基于区域差异的我国研发强度和生产率关系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对能源的过度依赖基础之上,随着发展的深入,势必会显现出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资源枯竭,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会直接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构成威胁。如何转变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真正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需要考虑的问题。研发投入作为科学技术投入的核心,在当前的经济活动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发投入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研发投入在我国的具体绩效如何,是否能够促进生产率的增长,在不同的区域这种绩效是否相同,是我国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角度展开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方法和内容;其次在整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本文的基本假设,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将我国分为八大区域;然后在对我国研发强度及生产率描述的基础上,分析研发强度及其滞后项与生产率的相关关系;最后建立回归模型,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我国区域研发强度对生产率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建议。文章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高,但是在不同的区域和省份,研发投入强度的差异较大;2、除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大西北地区外,其他地区研发强度与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存在滞后效应;3、在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北地区,生产率与滞后三期的研发强度有关;在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生产率与当期研发强度有关;在东部沿海地区,生产率与滞后一期的研发强度有关;4、在不同的区域,研发强度对于生产率的贡献不同,其中西南地区的贡献率最大,北部沿海地区的贡献率最小。
其他文献
社会资本理论是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跨学科思潮.对经济增长的不懈探求、对理性范式的修正、以及全球化、信息经济所引发的管理变革,使得企业社会资本在理论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