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心象——论纪录片在城市人文中的意境构建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waiyu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媒介进入融合时代的今天,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受众日益挑剔的视觉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每一部表现人文的纪录片都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责任,它不仅仅局限于客观的记录与再现,而将主观情感寓于自然景观之中,提升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对自我素质与文化的修养,复活了现实中枯燥的人文精神,呈现出较强的思考深度和理性光辉。  城市文明的延续与传承,城市特色的攫取与梳理,是城市纪录片富有挑战意义的命题。我们需要思考的不仅仅再是城市本身,而是超越城市物质本身的需要,创造能产生共鸣的精神世界——文化脉络,这是城市纪录片的最终目的。城市人文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影像史料,是一种具有顽强艺术生命力的艺术形式,运用独特的视角,流畅的影视语言,它追求文化的、历史的和社会方面的价值。以影像的方式精心梳理城市文脉、历史渊源,表达一种能引起受众感触的反应,这对受众的冲击力与震撼力是文字史料所无法比拟的。  一部完整的城市人文纪录片的构成,就要构建出独特的意境,强调历史人物的学识和才华、道德和情操,表现城市一些历史人物的特征或区域的文化气息。因此,意境的构建是城市人文纪录片臻于完美并不懈追求的最高的境界,是我国文化传承发展永恒的主题。本文就对如何构建纪录片在城市人文中的意境之美进行了探索。
其他文献
残疾学生的美术教育是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也是特殊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特殊教育中选取了聋人美术教育的作用以及调研过程中的美术学科存在的现状为主要
谢赫在“六法”中提出“随类赋采”,意在表现物象的固有色,但并非纯客观的自然主义描绘。“随”的太像就成了自然主义,因此绘画中不是怎么画的最像就是最好的。我在自己的实
水彩静物画何去何从,这不仅涉及画家的创作指向,而且直接影响我国水彩画今后的发展。我国水彩画经老、中、青三代孜孜不倦地奋斗,在苦闷、徘徊、步履维艰中不免有互相模仿、互相
学位
期刊
陶瓷壶是中国陶瓷造型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把持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端把壶和提梁壶。就陶瓷提梁壶而言,其具有独特的造型语言和面貌,而且饱含独特的精神内涵。它从造型形式到装饰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