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兴起于西方的空间叙事理论,是基于对之前小说批评中较多关注作品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意义,而忽略对小说的叙事空间、形式技巧和结构等进行研究的反思,着重对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特性进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开启了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先河,其独特的写作艺术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使这部作品成为文学经典,小说的笔触深入人物内心,刻画人物复杂多变的心理,使司汤达赢得“心理分析大师”之称。同时,小说注重构建独特的叙事空间,独特的叙事结构,独特的叙事技巧。而在对小说传统的解读与批评中,人们较少关注到小说的这一空间叙事性特征。藉此,本文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对《红与黑》进行重读,在作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现代性的艺术特征的两个有效基点上,选用弗兰克、列斐伏尔、加布里埃尔·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对《红与黑》所构建的体现时代背景的物理空间、表现人物性格复杂变化的心理空间以及具有艺术现代性的文本空间进行一个系统的解读,以期发现空间对作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本文依次从小说空间叙事艺术的基本构成、物理空间、人物心理空间、小说文本空间等视角,运用列斐伏尔和加布里埃尔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解析小说的空间构成及其艺术功能。首先,简要分析《红与黑》中空间叙事艺术的基本构成和特征。其次,从维立业、贝藏松神学院、巴黎侯爵府以及监狱四个典型的物理空间,解读《红与黑》的物理空间以及叙事价值;再者,分析《红与黑》所表现的心理空间,着重对于连、德·雷纳夫人和玛蒂尔德小姐三位主人公的心理空间进行分析;最后,从叙事语言、作品的叙事时序两个角度分析《红与黑》的文本空间所具有现代性的艺术特征。由此,本文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对《红与黑》从内容和形式角度进行一次系统的解读,对于作品中的物理空间、心理空间以及文本空间的建构及其价值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通过系统地分析《红与黑》叙事空间的构成要素、表现形态、结构特点,进一步解读其在性格塑造、情节推展、主旨揭示等方面的艺术功能和效果。可以说,《红与黑》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现代性的艺术特征这一独特的叙事艺术,展现出司汤达本人异于同时代创作者的独特的创作智慧。小说的空间叙事艺术正是《红与黑》独具魅力的又一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