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一号”中国对虾抗白斑病的SRAP分子标记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ba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虾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 Syndrome, WSS)是由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引起的一种对虾传染性疾病,该病的典型症状是病虾甲壳内侧出现0.5~2.0 mm的白色斑点。该病不仅传染性强、病程短,而且致死率高,目前尚无有效的措施。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是我国主要的对虾养殖品种,同样受到WSSV的影响,感染该病毒后产量严重下降。本研究以河北省环渤海区分布的主要的对虾品种——中国对虾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采取抽样和有针对性的进行WSS的流行病学调查;然后监测了中国对虾在发病高危时期的主要水质参数变化特点;最后应用SRAP技术进行了中国对虾抗WSSV的分子标记的筛选。对河北省环渤海区共8个中国对虾养殖场进行的WSSV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了该地区WSS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选取沧州鑫海养殖场的两个条件良好的池塘作为实验水质监测池塘,2008年6月至8月对其中国对虾养殖水体进行了溶解氧、氨氮值和亚硝酸盐氮值的监测。结果发现:在7月末8月初时,当水温在25℃左右、pH值在7.85~8.12、溶解氧在7.1~8.4mg/L、亚硝酸盐氮值在0.29~0.32mg/L、氨氮值在0.65~0.75之间时,WSSV疫情极有可能发生。用以上参数为WSSV中国对虾水质预警值,成功的预警了2009年秦皇岛昌黎江鹏养殖场的对虾白斑综合症的发生,降低了养殖场的经济损失。改良了中国对虾病毒DNA的提取方法,从中国对虾肌肉组织中就可以提取适合质量和浓度的病毒DNA供PCR监测之用,而且取样时间可以延长到3天~5天。通过SRAP分子标记技术,用筛选后的扩增多态性良好的52对引物对中国对虾WSSV感病组(人工投喂感染)和抗病组进行SRAP-PCR,然后聚丙烯酰胺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银染,共找到了11条特异性序列可能与中国对虾WSSV抗性相关。进一步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NCBI公共数据库上比对,找到编号为40.3、4.20、25.14的标记序列分别与表达大西洋鲑的重金属外排蛋白、表达绵羊的免疫球蛋白、表达斑点叉尾鮰的醛脱氢酶的基因的部分序列相似度为93%、100%、87%。可以推断它们参与中国对虾表达相应的功能蛋白来间接提高对WSSV的抗性。可以作为筛选中国对虾抗WSSV的分子标记进行苗种选育。本研究结果为以后中国对虾WSSV的预防和优良苗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众所周知,视觉系统对人类感知外部世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约有80%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信息系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在视觉信息处理系统中,存在多个不同层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