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客观的形体中,事实上其实并不存在线,线只是面与面得交界。而绘画中的线则只是画家们靠自己的主观想象创造出来的。中国很早就创造性地用线条去造型,比如原始时期的彩陶绘画,岩画,墓室帛画和壁画以及画像石和画像砖等。而且在此之后,中国画一直沿用着线作为塑造客观物象的基本手段,并且将其发展,提高,使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而且在每一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点。如东晋顾恺之的画如春蚕吐丝,纤柔优美,紧劲连绵。唐代吴道子的豪放健美,笔不周而意周,画出了天衣飞扬的效果。此后也有不少画家着力追求高度简练的线条来表现丰富的内容,如南宋梁楷的减笔等画法都体现出高度的艺术技巧。由于书法与绘画工具相同,行笔也有某种共同性,因而唐代的张彦远提出了“书画同源”的观点。元代以后,则更加重视吸取书法用笔入画,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直到清代扬州八怪及吴昌硕所表现的金石感而使中国画的用线达到了高峰。而由于社会文化背景,民族的心理结构,审美欣赏习惯,甚至是在绘画工具方面的不同,西方绘画则是比较注重客观物象的体面和光影,线主要是与绘画中的体面,光影,明暗构成等而存在的,线本身并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直到后期印象派之后,塞尚,高更,凡高等画家开始注重主观心灵的动与力的表现,并用线条来作为表现心灵律动的手段。虽然在这一点上与中国画线条寄情达意的功用有相似之处,但是纵观西方绘画的历史,线条的作用和意义是随着不同时期的绘画流派成折节方式发展的。与其不同,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线的历史,中国绘画艺术中线的发展是呈直杆式的。虽然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线也具有“以线状物”的功能,但是线本身所要表达的意向却始终都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核心。而且中国绘画的线条蕴含着悠远的哲理,神秘而不可喻,它不仅可以表现自然的形和空间,反映出画家对客观物象的认知,理解以及抽象的概括,而且更蕴含着画家的主观意向和思想情感,这一点已经超越了单纯地对形和空间的表现,更是将形,意,情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所以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画的线条有着区别于西方绘画的独立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