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种的染色体核型与G带、C带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cuisenlinvio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和胚胎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片,通过染色体核型、G带及C带分析,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反映了鸡与鹌鹑的种质特性,并在国内首次报道了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的染色体核型及G带、C带带型特征。结果表明:1、摸索出了适合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种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G带、C带处理条件,获得众多分散良好,形态清晰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核型片和带型片。2、鸡和鹌鹑染色体数目均为2n=78,有10对大型染色体和29对微小染色体,但染色体形态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No.1、No.4、No.6、No.8和W染色体上。No.1染色体,鸡为m型,鹌鹑为sm型;No.4染色体鸡为sm型,鹌鹑为st型;No.6、No.8和W染色体,鸡分别为sm、m、m型,鹌鹑全为t型。3、杂交禽的染色体数目2n=78,包括10对大染色体和29对微小染色体,性别决定方式为ZZ(♂)和ZW(♀),来源于鸡和鹌鹑的染色体在杂交禽中各占一半,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染色体同鸡、鹌鹑的染色体核型基本一致。4、鸡与鹌鹑的G带带纹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带纹数目和带纹宽度方面。鸡大致可分为32个区,共155条带,其中71条阳性带;鹌鹑可分为28个区,共138条带,其中61条阳性带。鸡与鹌鹑的G带差异主要反映在No.1和No.2染色体,这可能是臂间倒位所致。5、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种染色体经C分带处理,所有雌性分裂相中W性染色体都出现C-带并整条深染,易于识别,这进一步证实了C带分析是一种禽类性别鉴定的有效方法。由上可知,鸡与鹌鹑大染色体形态上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胚胎早期死亡和杂种不育的原因,具体的分子机制,还有待于借助更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来阐明。
其他文献
试验一以第1茬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不同苹果渣添加量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二以第2茬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显著降低苜蓿青贮pH值的苹果渣最小添加量和与添加苹果渣pH值降低趋
繁殖性状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性状,妊娠期短的母猪可以缩短繁殖周期,加快繁殖频率,提高其生产能力,而且还可以节省妊娠饲料。根据国内外报道的QTL定位结果、猪-人比较图谱以及基因的
对于幼儿来说,绘画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幼儿的想象力充分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幼儿的美术技能和情感体验综合反映在美术作品中。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引导
哈维在其最新力作《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中,深刻分析了当代资本社会的种种矛盾关系,完成了一部21世纪的“资本矛盾论”.哈维吸取了马克思关于矛盾分析的辩证方法,同时延续了
本文以柞蚕蛹壳为原料生产甲壳素,进而提取壳聚糖。采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涂膜,研究了壳聚糖对草莓和南果梨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 1.加热条件下,利用柞蚕蛹壳制取壳聚糖的最
本试验以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2个苜蓿品种(新牧1号杂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的组织培养程序,建立了完善的苜蓿叶片组培再生体系。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耐盐基因AtNHX1转入紫花苜蓿中,初步形成了农杆菌转化的优化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叶盘法诱导苜蓿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①诱导培养基: MS+2,4-D2mg/L+NAA1mg/L +KT1 mg/L,新牧1号在此培养基上的出愈率为100% ,新疆大叶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