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简称HAC电池)具备高效、低衰减、双面进光发电等多项突出优势,具有成为下一代主流太阳电池的前景。近年国外有报道HAC电池在制备完成后进行适当的光热处理可提升其转换效率,但缺乏进一步系统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光热作用的规律和机理,我们设计制作了可切换不同波长/强度的LED光源的全电池光热处理实验装置,实验测定它们对HAC电池的作用规律,分析其作用机理。基于所取得的认识进展,提出了 HAC电池的电热增效潜力,并设计制作了全电池电热处理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检测。主要结论如下:(1)对HAC电池光热处理使用蓝、绿、黄、红四种不同波长的LED光源,均有效率提升。其中红光效果最好,背结结构电池正面入光,加热温度200℃,最大光强等级Ⅳ光热处理10 min,平均效率22.8%的HAC电池增效平均可达0.31%,最高达到0.47%。短波长蓝光过多照射,增效效果会发生衰退,甚至衰减。光热增效主要体现在钝化效果变好导致Voc(open-circuitvoltage)提升以及串联电阻降低导致FF(fill factor)提升。通过参考有关模拟研究,光照可以破坏物理成键方式的Si-H组态,并由热作用提供能量释放H原子,对缺陷和界面悬挂键进行钝化,释放完H原子后形成的Si悬挂键在一定温度下易发生重组,形成Si-Si强键,进而起到增效作用。(2)对HAC电池电热处理同样能实现增效,在正偏压DC-50A(directcurrent),200℃条件下,处理10min,22.8%基础效率的HAC太阳电池绝对效率平均提升达到0.28%。增效主要体现在Voc和FF提升。电流过大时(>100A),电极栅线会被破坏,且钝化效果变差,直流电流在50-80A时,效果最佳。电注入可以激发非晶硅薄膜层中的氢原子,特别是弱键氢被释放后对电池材料的缺陷和界面悬挂键能进行有效钝化。加热是过程中必要的处理条件,与光热增效的机理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