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是一项适用于蒸汽吞吐/蒸汽驱开发后期的高效开采技术。主要操作是在注蒸汽前注入适量的空气及催化剂,注入的空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储层内的原油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是一项适用于蒸汽吞吐/蒸汽驱开发后期的高效开采技术。主要操作是在注蒸汽前注入适量的空气及催化剂,注入的空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储层内的原油发生反应。增产机理主要包括提高地层压力、增压助排,同时还兼具降粘、重力驱替、扩大加热腔等辅助增产作用。本文针对两类不同的稠油,模拟了不同储层温度场环境下的稠油低温催化氧化反应过程,在80℃~260℃的温度范围内,每隔20℃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稠油低温(催化)氧化实验。研究发现,稠油本身经历低温氧化过程时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氧化后的增粘阶段,二是氧化裂解阶段。在200℃之前稠油氧化后增粘效应明显;但在240℃~260℃及以上时,稠油发生部分裂解,伴随着稠油粘度和酸值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同时发现氧化油轻组分含量上升,重组分含量降低,稠油物性得到改善。在有过渡金属盐催化剂参与下的稠油氧化过程,稠油耗氧能力增加,催化剂可降低氧化裂解所需反应活化能,使得稠油的氧化裂解更易发生;氧化裂解过程中,催化剂还抑制了稠油中沥青质含量的增加,使得催化氧化稠油的粘度较非催化氧化稠油更低。在物模驱替实验中,开展了不同比例的同注蒸汽/空气物模驱替实验。通过对比采出程度、含水率,同时分析不同阶段采出油样品,寻找最佳的注采方案,并阐明注空气后稠油低温氧化过程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蒸汽/空气同注单管实验中,最终筛选出的最佳蒸汽/空气比例为“60%蒸汽+40%空气”,此条件下的最终采出程度,比同温度下的单纯蒸汽驱实验提高23.96%;同时对驱替过程不同阶段采出油进行SARA分析,发现在注气突破前,采出稠油与原料油相比SARA组成基本无变化;注气突破后,轻组分含量尤其是饱和分含量逐渐升高,饱和分增加0.25%~26.70%,同时沥青质含量增加了 0.36%~7.67%,胶质含量减少1.95%~27.39%;进一步分析填砂管内的残余油样,发现沥青质含量较原料油大幅增加,胶质、芳香分含量大幅减少,同时饱和分含量也明显增加。在空气/蒸汽同注高/低渗双管实验中,更进一步证明了稠油氧化增粘调驱作用。氧化后的高粘原油被气体置换,在高渗带中形成有效的封堵,提高低渗带未开采原油的动用程度,最终提高综合采出程度;SARA分析与单管实验结果相同,整个驱替过程伴随着稠油的原位改质效应,使得采出油品的物性得以改善。
其他文献
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受到扰动而产生应力重分布,在一定条件下隧道上方会形成压力拱,这正是围岩自稳能力的体现。而修建相邻两座隧道,因施工相互影响,在其上方产生的压力拱形
随着机器人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并在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一些繁杂性、危险性的工作可由机器人代替完成。路径规划作为机器人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与研究意义。因此设计高效的求解算法用于解决路径规划问题,对提高机器人技术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三次样条曲线函数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增加惯性权重改进传统粒子群算法存在过早收敛、路径振荡等问题;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对环境建模,实现
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通信业务和移动设备数量都出现爆炸性增长,对频谱资源的巨大需求与频谱资源的稀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认知无线电技术作为有效解决方案被提出。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够在保证主用户正常通信的前提下,让主用户与感知用户共享授权频段,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为了提高系统的感知性能,协作频谱感知技术是最常用的技术,在感知过程中多个节点共同判决主用户是否在使用目标频段,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检测性能,但多
轻质高强化是水泥混凝土的重要发展方向,引入气孔是实现混凝土轻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而根据吴中伟院士的中心质理论,这些引入的气孔大多属于负中心,对混凝土强度造成负面影响,怎样削弱气孔的“负中心质效应”,扩大气孔周边界面过渡区的“正中心质效应”是实现混凝土轻质高强化要解决的科学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具有吸-释水特性的球形吸水树脂集料制备混凝土,其释水后形成具有致密界面过渡区结构的球形宏观气孔,通过
矿井通风系统持续向井下输送新鲜空气,负责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和矿工人身安全,其地位举足轻重。针对通风系统用风需求多变及通风能耗突出的问题,本文基于烟花算法(FWA)进行矿井通风网络风量优化研究,寻求一种既满足通风安全需求,又能实现按需分风、节能降耗的控风方案,从而保障煤矿开采工作安全、节能、高效地进行。首先,以通风网络总功耗最低为优化目标,以通风基本定律为建模基础,在满足矿井用风需求及风机合理工况点等
浮区法制备高质量单晶体完全依靠自身表面张力作用,生长单晶熔体未直接与坩埚接触,从而避免了错位晶体的不完整性和坩埚材料对熔体的污染。在地面实验中,为简化浮区法制备晶
日益严重的噪声污染需要减振降噪技术的迫切发展,使用隔声材料是降低噪声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的隔声材料大多是坚硬的复合结构,密度大,阻尼低,因此,发展新型轻质隔声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众多聚合物材料中,聚氨酯材料具有较为致密的表面结构,轻质且具有优异的阻尼性能,同时聚氨酯可设计性强的优点不仅使其在车辆机械、运动休闲等传统领域广泛应用,而且在3D打印、柔性电子器件、医疗器械、减振降噪等新兴领域用途颇
碳泡沫因其具备较大比表面结、较高的孔隙率和优良的导电性、吸附性等特征,在电极材料、环保、催化剂载体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前景,然而单一的碳泡沫材料较低的能量密度限
网络通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力产业,主要是对电力系统数据传输及通信功能的支持。随着电力系统业务的发展,变电站远动装置需要控制更多的外增设备,传统的变电站控制系统的缺陷日益明显,串行接口不具备接入网络的能力,并且如果将单个串行设备接入网络的成本太高,现有设备的串口数量已经不能满足远动机对串口的需求。因此,对远动机进行串口扩展的改造计划势在必行。南方电网部分辖区用户变电站尚未完成通道网络化及厂站自动化改
报废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载能资源,其二次绿色回收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且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报废汽车中的钢铁等黑色金属材料与铜、铝等有色金属材料,占据了汽车总重量的90%,为名副其实的金属矿山。目前国内对报废汽车的回收主要为打包压块、剪断切割和破碎分选,已经初步解决了报废汽车中钢铁等黑色金属的回收问题,但铜、铝等有色金属的回收至今仍未很好的解决,并且随着报废汽车的迅猛增长,对报废汽车的回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