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尔梅是清初遗民诗界具有独特个性和鲜明创作特性的诗人。他于明清鼎革之后不惜抛家舍业,四处奔波联络抗清志士。他的诗文作品多表达自己的故国之情,因反清思想明显而屡遭禁毁,现存张相文编辑的《阎古古全集》六卷,其中诗五卷,共1794首;文集一卷。历来对其诗歌的评价各不相同。本文试图对阎尔梅的生平与思想、遗民身份、诗歌内容与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证,以求展现一个真实的阎尔梅。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阎尔梅在明末清初的地位以及古今学者对他诗文的评价。第一章介绍阎尔梅的生平与思想。本章先介绍阎尔梅的家世,通过分析得出阎尔梅慷慨好义、狂放不羁、坚韧善良的品格与他的家族遗传和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接着阐述了阎尔梅的生平经历。阎尔梅才华横溢,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满腔热情,虽仕途遭挫,依然乐观积极。明亡之后,面对支离破碎的河山、流离失所的百姓,他毅然选择了反清复明的道路,虽最终未获成功,但其反清之志至死不渝。最后对阎尔梅所受的儒家思想、持有的文学思想以及阎尔梅思想的变化进行分析。第二章介绍阎尔梅作为遗民的生存方式及他对新朝的态度。作为遗民,本身就没有选择自己生存方式的自主权。身处明清鼎革之际的阎尔梅选择祝发为僧,一方面是由于不愿屈服于清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抗清之便。可以说,对于清廷,阎尔梅自始至终都没有接受,他始终以大明人自称,拒仕清廷。但他对仕清者的态度却因人而异。对那些谄媚者或清廷官员他极度厌恶,而对那些被迫降清者他表示理解甚至是同情。第三章介绍阎尔梅的诗歌内容。本章分为五节,将阎尔梅的诗歌作品分为“诗史”之作、山水纪行之作、咏史怀古诗、与朋友诗、与家人诗五大类。“诗史”之作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再现了明清鼎革之际,百姓流离、山河破碎的社会现实。山水纪行之作以明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阎尔梅正是青春年少,满腔热情,又以恩贡入京,得意之情自不待言,在山水诗中主要呈现的是一种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明亡之后,满目疮痍的祖国江山,让他痛心不已,他将满腔的爱国之情融进诗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咏史怀古诗中,阎尔梅借所吟咏的对象或表达对明朝故国的怀念之情,或抒发对清廷的不满之情,或表白自己誓不降清的志节。与朋友诗中既有与志同道合者的互相砥砺,又有与贰臣之间的交接。与家人诗展现了阎尔梅铮铮铁骨之外另一感情层面,他作为人子、人夫、人父,也是有万般的不得已,其中尤以其悼亡诗写得感人至深。第四章介绍阎尔梅诗歌的艺术成就。阎尔梅的性格狂放不羁,故其诗歌也往往呈现出雄奇豪放的气势。而亡国之恨使他悲愤郁结,反映到诗歌之中就有一种沉郁苍凉之感,晚年归家后,也有一些较为清新自然的诗作。阎尔梅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他借古圣人贤士抒一己之情。另外,阎尔梅的诗歌创作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本文以其悼亡诗为例加以阐释说明。第五章介绍阎尔梅与山东的不解之缘。阎尔梅的一生都与山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生于山东,明亡后为反清复明而参加山东榆园军。他多次为联络抗清志士而经过山东,并与许多山东人结为挚友。结语部分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