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说明美育能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审美,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实际上很多学校迫于应试压力,让美育流于形式。而中国自古是一个诗教大国,让学生从小学习儿童诗歌,不仅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还具有很好的美学价值功能。因此,笔者以小学现行鄂教版教材为基础,尝试把教材中的儿童诗歌与音乐相融合,从实际教学出发推进美育。并结合毛翰的“诗画乐三位一体”理论,加入美国提倡的STEM统整教学元素,把现代教育强调的创造力、思维能力、STEAM、美学教育相融合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从中发掘儿童诗歌的美育价值,探索一个多元化的儿童诗歌与音乐的相融教学研究。第一章从儿童诗歌的理论入手,阐释了儿童诗歌的概念,界定本文研究的儿童诗歌范围,对目前儿童诗歌教学现状进行了归因分析,指出当前教学仍是传统的以师为本的教学现状,让学生逐渐失去对儿童诗歌的兴趣。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笔者提出儿童诗歌与音乐的相融教学,促进学生对儿童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为全文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从教学文本内容出发,选取了武汉市现行教材鄂教版中的选文,对其中的儿童诗歌从时间上进行了分类。并结合新课标改版之后的部分部编版选文,对儿童诗歌生活化和有音乐性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第三章探索鄂教版小学语文中儿童诗歌与音乐的相融教学方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作为指导,充分关注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和审美心理的发展。从多维角度把美育渗透进儿童诗歌的教学中,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统整型课程和桥梁型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下去体验审美的乐趣。最后家校共育,利用评价工具进行实时反馈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第四章简要分析了实施儿童诗歌与音乐相融教学中遇到的诵读、写作和演绎方面的问题,教学中如何做到统一与平衡还值得思考与继续研究。文末展示了现阶段的部分教学研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