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I FINFET器件和SRAM单元单粒子效应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ingm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发展,器件尺寸不断减小,短沟道效应和阈值电压漂移等非理想效应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传统的平面器件越来越不适合22nm尺寸以下的制造工艺,FINFET技术由于其纳米尺寸下栅对沟道的控制能力强、集成密度高等优势而开始崭露头角。SOI FINFET使用的全介质隔离工艺,不仅去除了困扰体硅器件已久的闩锁效应,而且敏感翻转体积仅局限在很小范围里,在辐照加固领域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三栅SOI单鳍FINFET和双鳍FINFET器件在单粒子效应下的特性进行了TCAD模拟研究,并比较了两种器件对相同辐射条件的敏感性。利用ISE TCAD软件对40nm三栅SOI单鳍FINFET和双鳍FINFET器件建立三维模型,然后加入单粒子效应模块进行模拟,分别提取不同漏极偏压、不同LET值、不同入射位置三种因素下漏端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得到高能粒子入射器件的最坏条件,并根据脉冲电流等参数比较单鳍FINFET和双鳍FINFET受单粒子效应的影响程度。仿真结果表明,漏极偏压越大、入射单粒子LET值越大、入射位置距离栅下体区与靠近漏端的鳍界面越近,漏端收集的脉冲电流峰值越高;相同入射条件下,LET值较小时,双鳍FINFET器件漏端电流明显小于单鳍FINFET器件,LET值较大后,双鳍器件漏端电流约为单鳍器件的一半,说明双鳍FINFET器件在入射粒子能量较小时抗单粒子效应能力比单鳍FINFET器件高很多,但LET值增大后,两种器件对SEE敏感性的差异减小。其次利用ISE TCAD软件对SOI SRAM单元进行单粒子效应的混合级仿真,得到的敏感节点电流和电压与电路级仿真的结果进行比较,两种仿真结果与文献中数据对比表明混合级仿真方法的精确度更高;由于真实的辐射空间中单粒子和总剂量辐射都会存在,又对SOI SRAM单元进行了单粒子和总剂量耦合条件下的混合级仿真,模拟结果与单粒子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对比,发现两种辐射耦合情况下SRAM单元翻转阈值降低0.1pC/μm左右,即两种辐射耦合条件下SRAM电路抗单粒子翻转能力更差;在同一工艺条件下对存储节点添加耦合电容、双互锁存储单元(DICE)、10管冗余单元等典型的抗辐照加固电路进行单粒子效应的混合级仿真,并通过翻转阈值等参数比较这几种电路和未加固SRAM单元的抗辐照加固能力,结果表明这几种加固电路的抗单粒子翻转能力均好于普通SRAM,DICE和10管冗余单元抗单粒子翻转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住院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房颤患者303例,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无VCI组
随着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太赫兹波与亚波长微结构的研究慢慢展开。结构的光和结构化的材料,成为目前主流的研究思路。本论文在分析太赫兹波与亚波长微结构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探
在当今石油、煤碳等能源短缺的情况下,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环保能源逐步成为新能源的研究主体。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能源质量高、安全可靠、无噪声、建设周
绩效是政府管理追求的永恒主题。对公共服务满意度进行测评研究,肇始于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运动,来自于新公共管理运动所倡导的“行政就是服务,公众就是顾客”的顾客导向思想
根据目前铁路企业管理的现状,就如何激励铁路职工的工作动机,激发调动铁路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好他们的最大潜能,阐述了铁路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根据铁路企业的特点,
16例老年人股骨干骨折护理体会青海省大通县人民医院骨外科严桂存,杨桂英,祁生华股骨干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我院自1991年1月至1994年11月共收治16例老年人股骨干骨折患者,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
CCD作为半导体器件的一种,可以完成光学影像到数字信号的转化,英文全称:Charge-coupled Device,中文全称:电荷耦合器件。CCD在天文学、数码摄影,特别是光学与频谱望远镜、光
CuAlO2是一种具有较好的电导率和较高的透光性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光电子领域。但是其电导率相较于n型TCO材料仍然低了许多,提高CuAlO2的电导率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正>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奇花异卉园"里,你不仅可以看到能随着音乐跳舞的小草,也可以看到开黑花的老虎须,还可以看到,甚至吃到一种神奇的红色果子。这种小红果,就
在线主题模型基于先时间离散后主题建模的思想,存在文本流切分带来的模型无法平滑过渡的问题,同时时间片大小的选择对在线话题的抽取质量影响显著。提出了一种新的在线短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