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一种有效调解人际关系的言语行为方式,作为普遍存在于人际交往中的语言现象,礼貌用语广泛存在于各种各样的文化和语言中,自1978年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在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的文章中首次对礼貌问题进行系统探讨以来,礼貌现象已经成为语言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目标。迄今为止,已经有不少语言学家,语用学方面的专家或语言学习者对于礼貌现象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然而对于言语行为的礼貌等级的专项研究及发现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本研究以中国大学生为实证研究对象,根据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礼貌等级的三标准原则(Three Scales for Politeness)和请求言语行为策略(Request Strategies)相关理论,探讨中国大学生实施的英语请求言语行为(Speech Act of Request)。通过对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礼貌等级的相关研究,调查学习者如何实施请求言语行为以及英语语言水平对请求言语行为礼貌等级的影响。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来自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英语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80名学生。调查工具包括话语填充式问卷Written Discourse Completion Tasks (WDCT)和话语选择式问卷Multiple-choice Discourse Completion Tasks (MDCT)。分别收集受试者在两项变量,即对话者的社会地位(Social Status/Power)高低与社会距离远近(Social Distance)影响下实施请求言语行为方面的资料。本研究共收集了640个言语行为有效资料,按礼貌等级较低的直接请求言语行为(less polite),礼貌等级中等的规约性间接请求言语行为(polite)和礼貌等级较高的非规约性间接请求言语行为(more polite)进行分类,所得数据均被输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在请求策略的使用喜好方面有所不同:英语专业学生的请求策略首要选择是规约性间接言请求策略,其次是非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最后是直接请求策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请求策略首选仍然是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然而相比非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非英语专业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直接请求策略来向听话者提出请求。(2)两组英语学习者使用请求言语行为的礼貌等级存在着明显差异:英语专业组学生请求言语行为的礼貌等级普遍高于非英语专业组学生请求言语行为的礼貌等级,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礼貌等级较高的非规约性间接请求言语行为或者礼貌等级中等的规约性间接请求言语行为;而非英语专业学生请求言语行为的首选为礼貌等级较低的直接请求言语行为或是礼貌等级中等的规约性间接请求言语行为。(3)两个变量(对话者的社会地位和对话者的社会距离)对于请求言语行为的礼貌等级高低具有显著的影响,无论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其请求言语行为的礼貌等级都随着说话者身份或者说话者之间距离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在社会地位和社会距离对礼貌等级的影响方面,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顺序大体一致:如果对话双方为社会距离较远的陌生人,听话者社会地位较高时请求言语行为的礼貌等级普遍高于听话者社会地位较低或对话双方社会地位相等时请求言语行为的礼貌等级。在听话者社会地位较高的情况下,大多数英语学习者首选非规约性请求言语行为,而当听话者社会地位较低或是对话双方社会地位相等时,大多数英语学习者首选直接请求言语行为或者规约性间接请求言语行为。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Brown和Levinson(1987)关于“听话者社会地位越高,与说话者社会距离越大,言语行为对听话者的面子威胁就越大,对言语行为的礼貌的要求也越高”的论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的论述存在差异:研究发现无论对话双方为社会距离较远的陌生人还是社会距离较近的熟人,当对话双方社会地位相等时,英语学习者频繁地使用规约性间接请求或者直接请求言语行为,其请求言语行为的礼貌等级反而低于听话者社会地位较低时请求言语行为的礼貌等级;另外,在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请求言语行为的研究中发现,当对话双方为熟人时,当听话者社会地位较高时,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首选直接请求言语行为,其言语行为的礼貌等级反而低于当对话双方社会地位相等时请求言语行为的礼貌等级。本文的研究从语言水平与礼貌等级的角度探讨了英语学习者实施请求言语行为的特征和规律,希望能为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学及英语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