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对不同矿物吸附重金属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_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吸附法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重金属的污染去除中。在众多吸附材料中,天然矿物(如方解石和埃洛石)价格低廉、资源丰富,其作为重金属污染修复材料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土壤可溶解性有机质(DOM)广泛存在于我国华南地区土壤环境中,DOM与矿物的相互作用将可能影响其对重金属的吸附行为。因此,本论文选用Cd(II)和Cu(II)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DOM的加入对方解石和埃洛石分别吸附两种重金属的影响行为并探究其内在的影响机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等温线吸附和动力学拟合结果,在农田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存在(DOM浓度为5mg/L、10mg/L和20mg/L)的情况下,方解石对Cd(II)的吸附平衡时间由400min增加至1200min,相应的吸附容量由48.94 mg/g分别降至44.14 mg/g、28.11 mg/g和22.30mg/g。p H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较为明显,在p H=6.0时方解石对Cd(II)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SEM图谱及XPS分析表明Cd(II)在方解石表面以Cd CO3的形式被吸附。二维和三维荧光分析(2D-COS、3D-EEM)结果表明DOM可与Cd(II)形成Cd(II)-DOM络合物。质谱分析结果表明,DOM在方解石上会发生分馏现象,这改变了DOM的结构特点,使得金属-DOM络合物的迁移性增强。Cd(II)-DOM络合物可溶解于水中,而未被吸附在方解石上,进而导致方解石对Cd(II)的吸附能力降低。(2)在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浓度为15 mg/L和30 mg/L)存在的情况下,埃洛石+DOM对Cu(II)的吸附平衡时间(200min)保持不变,而相应的吸附容量由11.95mg/g增加至15.56 mg/g和23.14 mg/g。SEM图谱、Zeta电位及XPS分析结果表明Cu(II)不是以沉淀物的形式,而是通过静电引力作用被吸附在材料表面。2D-COS和3D-EEM结果显示Cu(II)也可与DOM形成Cu(II)-DOM络合物。通过实验观测和有机碳分析(TOC)结果表明该络合物为固体沉淀,因此土壤可溶性有机质降低了重金属Cu(II)迁移性,进而吸附效果增强。
其他文献
香蕉(Musa nana Lour.)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较高的保健价值,但是采后香蕉呼吸速率快、产生乙烯等植物激素使其迅速腐烂变质,往往造成较大浪费。通过催化降解乙烯,抑制香蕉的呼吸速率可有效延长香蕉的货架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针对香蕉的生理代谢特点,建立香蕉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强度模型;从低温保藏角度设计并确定香蕉气调保鲜的条件;依据不同温度下香蕉中乙烯的生成特点,进行降解乙烯的Bi-Mn
如今玻璃幕墙在现代化建筑中被广泛应用,玻璃幕墙的质检工作对保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背景,本课题旨在设计一款既可以实现在水平面的全向运动又可以完成由地面攀爬至玻璃幕墙的多足机器人,为实现玻璃幕墙的自动化检测奠定平台基础。本文完成了多足机器人的实体样机设计,基于螺旋理论分析了运动学、微分运动学、自由度等运动特性,对步态规划算法、足端轨迹跟踪控制算法展开深入研究,并进行了虚拟机与实体样机的实验。首
益生菌是对宿主的健康有益处的非致病性微生物。为了发挥健康作用,口服摄入的益生菌到达结肠的数量应大于7 log CFU/m L。然而,益生菌在加工和胃肠道递送过程中活力下降很快,因此开发高效的微囊化体系对提高益生菌抵抗不利环境条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明,多层微胶囊在不利环境中比单层微胶囊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然而,现有的制备多层微胶囊的逐层封装过程非常繁琐,需要加以简化,还有些包埋技术的操作条件
作为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基石,医疗在专家们多年的实践和积累中逐步发展,无论是过去还是现今的社会,它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问诊作为作为现代医疗的诊断方法之一,为病情诊断和处方开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它根据患者的自我描述、医患的对话过程等来推断患者的疾病类型,是医生深入了解患者状况的一种重要方式。另一方面,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方法在医疗相关任务上展示出了出色的性能表现
随着直流供电负荷比例的快速增长,直流微电网凭借其低成本、低损耗、高可控性等优势,成为应对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和多元负荷接入的重要手段。伴随着能源政策变革与电力市场化发展,微电网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将自负盈亏,如何合理配置微电网并提高运行效益成为运营商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然而我国微电网运营缺乏成熟的运营模式和合理的投资回报途径,且可再生能源补贴退坡已成定局,系统的经济性将难以得到保障。基于此,对直流微电网优
大电网中重要通道上突发的线路短路、断线等大扰动会严重危害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但是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猛,电力系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现有电网规模及其复杂度也随之攀升,在大扰动后直接对如此复杂的电力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针对此情况,对大型电力系统进行动态等值可以大大降低计算量,并能突出主要特征。其中同调等值法被广泛应用于大扰动后的暂态稳定分析中,其核心内容在于同调机组的判别,因此在电力系统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水泥的高额产量导致水泥行业NOx排放长期居高不下,仅次于电力行业和汽车尾气排放。分解炉内的生料煅烧对NOx生成和HCN、NH3氧化的催化作用也加剧了水泥窑炉脱硝难题。面对产量庞大的市政污泥,在工业炉、电站炉中掺烧污泥是一种资源化、无害化的污泥处理手段。基于市政污泥内部的氮化物组成成分,其对燃烧中减少NOx的生成具有显著作用,故水泥分解炉掺烧污泥协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CN
近年来,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在区域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调防控的背景下,准确识别高光化学活性组分和精确量化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清单是大气污染防控的一种有效手段。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具有高二次有机气溶胶(SOA)产率、高排放量、化学成分复杂、气粒分配活跃等特点,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前人研究未对机动车气态和颗粒态IVOCs的排放特征
近年来我国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崛起,为了应对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挑战,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往往作为调峰机组在部分负荷下运行,使其运行效率及经济性降低。此外,可采用多种运行策略调整联合循环输出功率,但各方式下所呈现的系统热力性能大不相同。因此,开展多种运行策略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全工况特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部分负荷运行增效途径也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以PG 9351FA型燃
为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策略,不断推进能源转型和结构调整,电动汽车的大规模使用已成为人们的优先选择。而电动汽车的核心是电池。因此,寻找高能量密度,使用寿命长的锂离子电池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硅基负极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资源丰富,嵌锂电位低等优点而成为目前的主流选择。但不可避免的是,在循环过程中硅材料面临着剧烈的体积膨胀以及不稳定的SEI膜,进而导致容量的衰减以及较短的循环寿命。现今,人们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