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半金属铁磁体结构相变与磁相变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en8431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新兴学科半导体自旋电子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电子自旋属性的利用越来越关注。相比传统的半导体器件,自旋电子器件拥有体积小、能耗低、速度快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半金属铁磁体是制备自旋电子器件的重要材料之一,因此也成为了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的研究热点。  自1983年半金属铁磁体的首次发现以来,很多化合物也被证明具有半金属铁磁性。半金属铁磁体独特的电子性质激励了大量科研人员寻找具有简单结构的二元半金属铁磁体。同时,具有足够大的磁矩、宽半金属带隙、高居里温度以及在晶格形变或者与相应半导体晶格常数不匹配的情况下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等都是半金属铁磁体在实际应用中的需要。  高压效应是人们认识物质本质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加压过程中,晶体可能发生结构相变和磁相变。由于晶体的结构和晶胞的体积决定了电子能带的分布,压强又可以控制这两个关键因素,因此对半金属铁磁体进行加压研究对理解其基本性质、分析其成因非常有帮助。  本工作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两种3d化合物(MnSn和MnSb)和两种sp化合物(SrC和SrN)高压下的行为进行了研究。文章选取岩盐(B1)、氯化铯(B2)、闪锌矿(B3)和镍砷(B81)四种结构作为初始相,对四种物质在加压过程中的晶体结构、电子性质与磁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所选四种化合物在加压过程中均发生结构相变和磁相变:  (1) MnSn:FM B8114GPa→FM B2145GPa→PM B2;  (2) MnSb: FM B8123GPa→PM B2;  (3) SrC: FM B14GPa→PM B2;  (4) SrN: FM B114GPa→FM B2345GPa→PM B2。  文章还通过声子能带、声子态密度和弹性劲度常数来探究晶格的动力学稳定性与力学稳定性。经过对四种化合物各性质随压强变化的严格计算,得出以下结论:  1.常压下,3d化合物B81结构最稳定,sp化合物B1结构最稳定;高压条件下,四种物质均倾向相变成B2结构。  2.结构相变总是伴随体积的塌缩,磁相变没有。体积是影响体系磁性和电子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3.3d化合物的磁矩主要来自3d态的自旋劈裂,磁相变主要由于阳离子d态能带展宽。sp化合物2p态的自旋劈裂以及阴离子p态能带展宽是磁性和相变的主要原因。  4.常压下SrC和SrN具有很强的半金属性,MnSn和MnSb不是半金属铁磁体。MnSn和SrN随加压发生结构相变后仍然保持铁磁性,继续加压,在较高压强下发生铁磁相到顺磁相的转变;MnSb和SrC在较低压强下结构相变与磁相变同时发生。
其他文献
该文主要研究了几类模式生物,包括:大肠杆菌、酵母(Yeast和Pombe)、线虫、拟南芥、果蝇和人类的基因组.目的是寻找一种方法来区分这些模式基因组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序列,研究
自从1969年发现ZnO压敏材料以后,人们对ZnO压敏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到八十年代中后期,ZnO压敏材料的应用开发日渐成熟.但由于ZnO压敏材料包含多相结构,它的温度稳定
随着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团簇更深入的研究,强激光脉冲与团簇的相互作用已受到科学家的关注,其作用机理对深入揭示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图象及其规律有着重要的
随着电磁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计算电磁学在最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和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重视。而基于时
该论文主要介绍作者在晶体中镧系和锕系离子的f←→f和f←→fd光谱强度理论方面以及稀土冰晶石体系的(布拉菲)单胞振动分析方面的工作,它由三部分组成:稀土冰晶石CsNaYF:Eu的
一直以来,我认为:人,不过是在岁月长河中驾舟而下的渔夫,所谓缘分,不过是划舟擦肩而過的相视一笑。而显然,大多数人都愿意活在记忆中,只因为可以对后来者说一句“过来人”。在感叹有余之时,再读读苏轼的《望江南》,却猛然惊醒,之后问问自己:今时今朝,你珍惜了吗?  可能是一直以来的感觉吧,自己总是在幻想着那微风细雨的季节,柳条抽新;幻想着巷陌人家质朴而充实的生活,袅袅炊烟带走了一家又一家的春愁。颠沛流离,
期刊
遇见,即美好.生命中每一次遇见,都会开启一段美好的旅程.十几年前,我遇见了它——《小学教学设计》.从此,生命中,便多了一位朋友;学习中,便多了一位老师;旅程中,便多了一位伙
期刊
该论文首先介绍体全息存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它包括体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体全息图的衍射效率,体全息图的水平、垂直角度选择性等,并介绍了光学相关器和图像识别.该论文利用
核子的电磁形状因子可以为了解核子内部结构提供重要的信息,并可以帮助理解强相互作用,因此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是十分明显的.目前杰斐逊等实验室测量出了一些新的实验结果,传
分子间多量子相干(intermolecular Multiple-Quantum Coherence,iMQC)现象自从被发现以来,一直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的热门领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