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Hg+光频标的紫外光源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i7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g+离子光频标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频率标准系统之一。产生包含194 nm激光,254 nm激光和282 nm激光在内的窄线宽可调谐深紫外光源是实现Hg+离子光频标的必要条件与主要难点。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利用非线性频率变换技术产生高性能的深紫外光源,并应用于精密光谱学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由Boyd-Kleinman最佳聚焦条件求得的最优束腰设计并制作了用于产生这三种深紫外激光的倍频腔与和频腔,其中倍频腔用于产生266 nm激光、507nm激光、254 nm激光、563 nm激光、282 nm激光,和频腔用于产生194 nm激光。2.利用椭圆高斯基频光束在BBO晶体中倍频产生266 nm激光,再利用266nm激光与718 nm激光和频产生2.05 m W的194 nm激光,其调谐范围从193.8 nm到195.1 nm,以满足汞离子光频标的需求。另外我们在BBO晶体中通过简并参量下转换(DPDC)产生了532nm的连续波光学压缩态。3.设计并制作了两个尺寸为95 mm×66 mm×53 mm的小型化蝶形倍频腔,并集成一套尺寸为393 mm×274 mm×100 mm的四倍频系统,借助该系统可以实现从红外到紫外的波长变换,并在实验上产生25 m W 254 nm深紫外激光。4.利用Pound-Drever-Hall稳频技术分别将两束1126 nm激光锁定在位于两个隔离平台的不同超稳腔上,然后利用光纤相位噪声抑制技术把一个隔离平台的1126 nm激光通过光纤引到另一个隔离平台,光纤传输的频率秒稳定度达到1×10-15。通过两束1126 nm激光拍频测量得到1126 nm激光的线宽为3 Hz,拍频的秒稳定度达到3×10-15。最后利用倍频技术获得1.2 m W 282 nm激光。5.利用深紫外光源在Hg+离子光频标系统中做了初步的研究。我们探测得到了Hg原子基态6s2到激发态6s6p的254 nm光谱。通过同位素选择性光电离产生了Hg+离子,在补偿其微运动后,观察到了Hg+单离子和Hg+单一同位素多离子晶体的EMCCD图像。实验上得到了202Hg+离子和200Hg+离子和198Hg+离子2S1/2-2P1/2跃迁频率,离子温度达到7(3)m K。利用282 nm激光扫描获得了198Hg+离子2S1/2-2D5/2钟跃迁谱线。高性能的深紫外光源是Hg+离子光频标迫切需求的,深紫外光源的成功研制必将有力推动Hg+离子光频标在离子制备,激光冷却以及钟跃迁频率输出等过程的工作进展。
其他文献
空间相干功率合成是高功率微波器件突破单管物理机制限制,实现更高输出功率的重要途径。由于具有输出微波频率、相位可控等优点,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成为空间相干功率合成的核心器件。传统空心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受到功率容量的限制,主要应用于S波段等低频段。为满足高pf 2因子的要求,本文采用三轴速调管放大器(TKA)技术路线,研究高功率高效率TKA谐振腔的设计方法、谐振腔之间杂模耦合的抑制、谐振腔之间微波正反馈
近年来,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三维成像技术因其可以获取目标在真实三维空间中的分布和散射特性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多基线SAR(Multibaseline SAR,MB SAR)是一种具有多条运动轨迹的SAR三维成像模式,它可以通过利用现有SAR系统进行简单的多基线成像几何扩展来实现三维成像,是一种十分具有应用前景的SAR三维成像模式。本文围绕MB
随着反装甲精确制导武器的迅猛发展,装甲车辆面临着愈发严峻的空中威胁,车载空中小目标预警系统对于提高装甲车辆生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这些预警系统大多采用单波段检测技术,而红外与毫米波复合检测技术基于异类传感器信息,能够有效提高目标特征维度,比单波段检测技术具有更低的虚警率和更强的适应性。为提高车载预警系统对空中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本文开展了红外信息处理、毫米波信息处理、红外与毫米波复合检测技术的研究。主
3~5μm的中红外光源位于重要的大气传输窗口波段,许多原子和分子的吸收峰也在此波段,因而在很多领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前景。光学参量振荡器具有体积紧凑、结构简单、调谐性好等诸多优点,是实现中红外激光输出的重要手段。本论文通过信号光简并技术实现了高效率、低阈值、大跨度的多波长中红外PPLN OPO,大幅降低了光学参量下转换技术所需功率水平。同时,结合波矢匹配条件下的内腔差频技术,实现了多种特殊近红外
各类先进电子器件的飞速发展使得对波形的灵活调制成为可能,因而信号调制技术已经成为雷达博弈双方关注的重要领域。宽带成像雷达需要在复杂电磁环境中获取目标图像信息,成像雷达对抗设备则需要对目标进行有效的图像特征控制,两者均极大地依赖于对雷达信号在时频空等域上的灵活调制,因此对雷达信号调制方法展开研究具有迫切需求。间歇采样调制通过对信号的低速率交替采样与处理,大大降低了对宽带雷达信号的高速采样要求,具有实
随着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应用领域的拓展,高功率毫米波器件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功率容量低和模式竞争等问题制约了毫米波轴向器件的发展。径向器件具有功率容量高和二极管阻抗低的优势,在Ka波段毫米波发生器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此外,考虑到渡越时间振荡器(Transit Time Oscillator,TTO)具有高功率、高效率、模式单一的特点,本文通过理
空天应用集成电路通常需要工作在恶劣的空间辐射环境中,因此会受到太空中高能粒子轰击从而引发辐射效应。美国国家地理数据中心(NGDC)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统计发现单粒子效应是导致卫星电子系统故障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随着工艺尺寸缩减,元器件集成度不断提高,节点电容减小,电路工作频率提高,单粒子效应对CMOS集成电路的可靠性影响越来越严重。同时,为了满足日渐提升的星上运算需求,抗辐射CMOS集成电
过去几十年里,信息技术的进步主要依赖器件、芯片和系统性能的提升,但随着“摩尔定律”失效,传统硅基半导体依靠缩小特征尺寸来提升器件性能的道路即将走到尽头。同时,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系统又受“存储墙”、“功耗墙”等问题的困扰,性能提升缓慢。为了克服传统计算系统性能提升的瓶颈,未来计算系统必须在器件和架构层面进行全面的革新。高性能存储器、神经形态计算和存内逻辑计算被认为是未来计算的解决方案。忆阻器有
随着脉冲功率驱动源技术的紧凑化发展,具有高储能密度和良好耐压特性的液体绝缘介质在脉冲功率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甘油介质具有较高电阻率和较好的电阻率保持特性,与水介质相比甘油介质可不使用去离子循环装置,实现免维护,并且甘油脉冲形成线在工作过程中漏电流小,可应用于低电压长时间(数十微秒)充电的脉冲功率系统。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甘油介质作为形成线储能介质在数十微秒充电时间条件下的击穿特性和相关机
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作为沟通模拟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媒介,是支撑现代电子系统的重要基石,被广泛应用于雷达、示波器、通信、电子战等领域。随着待测信号瞬时带宽的不断提升,迫切需要具有更高采样速率和更高分辨率的ADC,而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单个ADC的采样速率和分辨率是相互制约的。为了提升采样速率并保持原有分辨率,研究者们提出利用多片相对低速的ADC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