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段式变截面螺纹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特性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段式变截面螺纹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地基处理加固形式,其基桩是由上下两部分螺纹桩体组成,上段螺纹桩身直径大,下段螺纹桩身直径小。由于桩身带有螺纹,使其竖向承载力和经济性相比光面直桩具有很大优势,但以往对两段式变截面螺纹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特性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主要依托张家口至呼和浩特客运专线路基的地基处理工程,对两段式变截面螺纹单桩及群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理论分析,通过数值模拟进行检验,并对其竖向承载特性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不同地基强度下两段式变截面螺纹单桩竖向承载力是光面直桩的2.2~2.6倍,且材料用量仅为光面直桩的43.4%;两段式变截面螺纹桩极限承载力是螺纹直桩的90.8%~94.4%,但两段式变截面螺纹桩的材料用量仅为螺纹直桩的64.7%。桩身轴力从桩顶到桩端除变截面处以外逐渐减小,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承担,即两段式变截面螺纹桩属于摩擦型桩。(2)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和摩尔库伦强度破坏准则,推导出两段式变截面螺纹桩单桩最优螺纹净间距、单桩及群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在实际工程算例中,最优螺纹净间距约为200mm,两段式变截面螺纹单桩及群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较为接近。(3)利用Midas GTS数值模拟软件对实际工程中两段式变截面螺纹单桩及群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段式变截面螺纹桩上段桩长占总桩长比例对承载力影响较大,比例越大承载力越高;上下段最优桩径取值为500mm/300mm;最优螺纹外伸宽度与螺纹厚度皆为100mm;合理基桩桩间距为3~4倍上段桩径;基桩桩长不宜超过16m;提高褥垫层弹性模量,可增加桩土应力比,提高复合地基竖向承载能力;褥垫层厚度宜为200mm~600mm。复合地基承载力随着桩间土体强度增大而增大,可改善土体强度来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本文对两段式变截面螺纹单桩及群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特性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工程设计计算提供指导与参考。
其他文献
以树脂基复合材料为代表的现代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复合材料构件的设计过程与传统金属构件设计存在着很大区别,具有影响因素多,需要采取
基坑开挖会产生基坑变形,变形的发展又会使基坑存在安全隐患,甚至会造成基坑事故,因此为达到对基坑事故事前控制的目的,基坑变形预测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基坑工程复杂多样,目
悬架系统的设计作为汽车底盘开发的重要内容,其K&C特性及其优化更是底盘开发中的技术核心,对整车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也是目前国内外汽车动力学领域研宂的热点。本文依托
对现有产品或者零件进行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是创新设计的一个重要途径。三维激光扫描仪或CT扫描仪等三维数字化设备可产生大量的点云数据,而传统的手工处理点云数
随着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所有领域,为制定防灾减灾计划和部署防治工程提供科学的依据。近年来,随
近些年,如何保证高职院校生的充分就业是一个热门话题.一个优秀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除了基本职业技能外,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以就业为导向,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现
泥石流是常见的山区地质灾害之一,泥石流暴发时携带大量的砂石,是一种固、液两相流体。由于泥石流暴发突然、历时短暂,严重威胁着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山区居民大多居住在地势相对平坦的泥石流堆积区上,这就为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埋下了隐患。近年来,在我国山地较为集中的西部地区相继发生了众多泥石流灾害,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在汶川、北川、绵竹以及都江堰等地地质灾害频发,尤其在雨季,泥石流灾害发
随着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矿采区的广泛应用,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处理、解释技术日趋成熟,在勘探初期为煤矿采区提供了大量关于地下简单构造和煤层厚度与起伏形态、地下采空区范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