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社会功能主要是能引人发笑,产生乐趣,因此许多作家常常使用幽默来调节作品的气氛,以达到特定的语言效果。正是由于幽默的这种特殊性,它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可以说幽默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古今中外的学者大多是从文学,艺术,社会学,心理学,语用学,语言学等不同角度来探讨幽默。由于幽默与社会文化等方面联系紧密,在文学翻译中,它一直是一块烫手的“山芋”,是译者最为头疼的问题,所以专门从翻译学的侧面研究幽默的学者也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的。在少数研究幽默翻译的学者中,多数把眼光集中在了功能,文化或关联理论等方面。但这样的翻译研究,学者个人的主观性较强,其客观性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欠缺。描述翻译学正是一种客观性强的理论,把它作为分析幽默翻译的指导理论,可以避免过于主观,从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看幽默的翻译,也许可以另辟奚径,找到一个更好的翻译幽默的方法,给这块烫手的“山芋”降降温。翻译研究学派创始人之一詹姆斯·霍姆斯1972年提出将翻译学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指出该学科可分为纯翻译学和应用翻译学;其中前者包括理论翻译学和描述翻译学。它建立在方法论的基础之上,以实际的翻译行为及其结果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描述性研究。在描述翻译学研究中,没有哪一个译本是好的或是不好的,只有在某一种社会,历史条件下,多数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选择了哪种翻译策略。与以往的翻译理论不同,描述翻译学能较为客观地反映翻译现象。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以其幽默的语言而著称,而《傲慢与偏见》又是其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充分体现了她的语言特点。本文作者选取它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为了达到描述翻译学的客观性,收集了孙致礼,张经浩,义海,方华文,张隆胜等八个不同的译本进行比较研究。作者将《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幽默语言进行分类,每一类幽默语言都选取几个例子并对其八种不同的翻译版本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研究,作者发现这八位译者在翻译《傲慢与偏见》都努力模仿简·奥斯丁的写作风格并力求能够再现该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