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胁迫对两种补血草生理效应影响的比较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kmyzchen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植物的耐盐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反应过程,涉及生理生化反应等多方面的因素。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适应力极强的耐盐旱生植物,在盐碱地绿化、改善环境方面有着重要的生态效应。研究其抗盐机理有利于推动西北抗逆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保护、改善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本实验以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或150 mmol.L<-1>NaCl不同时间处理下其种子萌发和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这两种植物的耐盐性,揭示其耐盐机理。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NaCl处理抑制两种补血草种子的萌发率,减小种子萌发指数,此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低浓度的NaCl促进黄花补血草根和大叶补血草茎叶的生长,高浓度的NaCl抑制两种补血草幼苗的生长。与对照比,50、150和300 mmol.L<-1> NaCl处理后,两种补血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总量均减少,而H<,2>O<,2>和MDA含量却增加,SOD酶活性和APX酶活性都增加。同样,150 mmol.L<-1> NaCl处理12、24和48 h后,两种补血草幼苗叶片叶绿素、H<,2>O<,2>和MDA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与浓度梯度下的变化趋势相似。 低浓度的NaCl处理使两种补血草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而高浓度的NaCl处理使其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150 mmol.L<-1> NaCl处理12、24和48h,使黄花补血草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为对照的109.89%、118.24%、146.00%,使大叶补血草可溶性蛋白含量变为对照的105.42%、111.48%、96.36%。进一步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补血草叶片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结果显示,150 mmol.L<-1>的NaCl处理12、24和48 h后,黄花补血草幼苗叶片的一些可溶性蛋白电泳条带与对照比明显变粗变宽,而大叶补血草幼苗叶片的一些可溶性蛋白条带在处理12和24 h后变粗,处理48 h后明显减弱。此外,相同浓度的NaCl处理对大叶补血草种子萌发、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黄花补血草,且其H<,2>O<,2>和MDA产生明显强于黄花补血草。这些结果表明,与大叶补血草相比,黄花补血草可能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其他文献
密度制约对物种分布和共存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密度制约效应的研究深入,谱系制约表现出的密度制约效应逐渐被人们发现。本研究利用2009和2014年对宝天曼1 hm2落叶阔叶林两次调查
本文以农业系统优化理论为核心,运用系统科学和生态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宏观农牧业统计资料、北方旱区农业研究资料和数据、内蒙古草地基础数据、畜牧气象观测资料等为基础,系统
狼尾草属(Penniseetum)是重要的牧草资源,在全世界广泛分布,多数原产于非洲,全世界约有140多种。狼尾草是优质的牧草资源,植株均较为高大,它的许多品种产量和营养品质都较高,适口性好。不仅如此,随着研究的深入,它在其它方面的应用也渐渐为人们所熟悉并利用,因此优质狼尾草的引种和选育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由于狼尾草属种内种间反复杂交,且育种的亲本利用也相对较为集中,品种间的形态学差异越来越小,
水稻是单子叶植物的模式植物,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本文主要研究水稻OsLIR1维持叶绿体功能的机制及OsEXPB2在水稻根系发育中的作用。  叶绿体是植物完成光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都是中国东北重要的天然次生林树种,二者都具有极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尤其水曲柳是我国东北林区重要
骨是高度血管化的组织,血管新生在骨发育和骨缺损的修复中起重要的作用,大段骨缺损修复仍然是骨科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目前,临床治疗大段骨缺损的主要方法是自体移植和/
株高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株高过高容易引起植株倒伏产量减产,适当矮化则抗倒、增产。半矮秆基因sd-l的利用,带来了水稻育种的绿色革命,矮生性的研究有助于增加矮源利用的多样性,避免矮秆品种遗传的单一性,为水稻育种实现新的产量突破创造条件,矮秆育种是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因此对新矮源的发掘、矮生基因的研究和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利用一个黄化矮秆材料高黄矮与不同株高材料进行杂交,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为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传统以根入药,其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本文采用植物解剖学、植物化学以及色谱分析等手段,系统研究了丹参营养器官的结构、药用部位的结构发育及药用成分的积累规律,建立了3种丹参制剂中药用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本研究为丹参的种植、采收、品质鉴定、综合利用以及丹参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全文共
玉米(Zea mays L.)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杂种优势的作物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玉米不育系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作用,在理论上阐明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sterility,CMS)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者们已从线粒体的DNA差异、类质粒、嵌合基因、RNA编辑、蛋白质等多个方面对CMS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其中,RNA编辑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是线粒体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
将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经常温粉碎,分别采用石油醚提脱去脂溶性物质、根据多糖在95%乙醇溶液中不溶的性质,沉淀出粗多糖。粗多糖经无水乙醇、无水乙醚、丙酮脱水,真空干燥,得到川芎多糖的粗多糖粉末。称重计算,粗多糖的收率为6.7%。粗多糖经冻融、超滤分级、蛋白酶法和Sevage法联合脱蛋白,凝胶层析后分离得到一个纯化级份LPC-Ⅳ,分子量约为3.2万。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