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运用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定量评价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脏体积改变与血流灌注的变化,为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的肝再生实时动态监测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
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两组,正常对照组6只,实验组44只。按改良的Solt-Farber模型构建方法,灌喂2-乙酰氨基芴(2-acetylaminofluorene,2-AAF)后切除2/3肝脏。实验组切肝术后8h存活的36只小鼠分别在术后第2、4、8、12、16、20天对肝右外侧叶取材进行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检查。术后预定时间点均应用超声及超声造影动态观察肝脏改变。测量切除肝、残肝的质量及大鼠体质量,计算肝再生指数与肝再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实验组大鼠肝脏体积逐渐增大,各时间点超声体积测值较手术当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大鼠切肝后第2天、第4天、第8天的时间一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绝对峰值强度、上升斜率、曲线下面积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天与第12天、第16天比较,在绝对峰值强度、始增时间、上升斜率、曲线下面积参数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6天的始增时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切肝后第8天与第12天肝脏再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再生指数第2天与其他时间点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天与第12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得出,超声测得各时间点的肝脏体积变化与肝脏再生率、再生指数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R=0.859,P<0.000;R=0.857,P<0.000)。
5、从Spearman's相关分析结果看,超声造影各参数与肝再生率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绝对峰值强度、上升斜率与肝再生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和0.850;超声造影各参数与肝体积变化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绝对峰值强度、上升斜率与肝体积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9和0.786。
6、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切肝后各个时间点肝组织汇管区及周围均存在增生的卵圆细胞。
[结论]
成功建立了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并利用超声联合造影剂定期监测实验组大鼠的肝体积变化、肝血流灌注状况,将超声检测结果与肝再生指数、肝再生率进行相关分析,验证了超声应用于肝再生动态观察的可行性。
[目的]
评价低频超声辐照造影剂SonoVue对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Protein,EGFP)质粒在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肝脏中表达的作用,比较经尾静脉和门静脉不同注射途径,目的基因的转染效率。
[方法]
造模成功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A组:EGFP;B组:EGFP+SonoVue;C组:EGFP+超声辐照;D组:EGFP+SonoVue+超声辐照(尾静脉注射);E组:EGFP+SonoVue+超声辐照(门静脉注射)。每组又分为4个亚组,每组3只,分别在1、3、7天麻醉处死取材,制作肝组织冰冻切片后立即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采用Image Pro Plus软件计算转染效率。
[结果]
1、A组、B组、C组切片中均可见少量散在的绿色荧光表达,D组、E组均可见较多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荧光强度增强,各组均在第3天表达最强。
2、在第1、3、7天,A组、B组、C组之间差异统计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在3个时间点上与其他组之间差异统计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造影剂在低频超声照射下可以促进EGFP质粒在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肝脏的转染,通过门静脉注射组(E组)转染效率高于其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