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术视角下城市开放空间的文化性构建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城市快速化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文化缺失现象,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城市居民的文化体验。随着城市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由此对城市开放空间建设与文化营造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样的现象,规划设计师们开始呼吁人文主义的设计理念,寻求建立一种优秀的城市开放空间文化性构建方法体系,于是以图解方法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地图术(Mapping)又成为业内研究的对象。将“地图术”与文化性研究结合,则可以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结合学科发展与时代需求语境,探索如何利用“地图术”理论在开放空间文化性构建上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本文以“地图术”为方法原型,以城市开放空间为研究范围,以文化性构建为研究对象。在业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传统地图学中的地图术理论,转译引入城市开放空间,有针对性地建立了地图术、城市开放空间、文化性三者之间的理论联系框架。在此基础上,从基于界面表达的视觉呈现和基于创建过程的方案生成两个基本方向出发,结合大量实例对地图术视角下的文化构建方法进行逐层分析归纳,阐述文化性构建的完整过程。并在构建方法和文化要素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为构建方法的普适化探讨新的应用形式。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理论研究与构建——构建方法的逐层分解与案例解读——方法总结与适用策略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对相关学科的理论梳理和分类,理清了地图术的理论原型与价值。基于城市开放空间的空间性与文化性的二元互动关系,通过对建筑景观领域中提出的地图术设计操作手法,延伸出文化性构建的三个方法层次。第二部分则围绕这三个方法层次,通过分析城市开放空间的文化价值取向及城市空间介入城市文化环境的社会角色转变,逐一从实例中归纳总结出各层次的类型与操作方法。第三部分探讨了在其他条件下该方法框架如何适应与变化,并强调了在当前语境下实践的策略原则,形成了方法的适用性讨论和提升建议。研究发现,开放空间的相关文化承载要素包括界面、形态这两种形式。基于这两种形式,通过研究在城市开放空间中文化场域内涵及特征,从认知角度及实践形式两方面总结出场域具有三种形态:原始状态的“空间界面”、概念图示的“网格边界”、界面交织的“连接平台”,这三种场域形态是开放空间文化构建的基底。根据不同的案例应用语境,本文结合城市开放空间的文化要素来源与相关案例总结出文化的转译包含三种形式:具象场景图像描摹、形态序列秩序抽离、文化情感象征表达,探索出文化要素操作必须以本土性与合理性两方面作为基本的立场。经过转译的文化片段具有空间生成与文化表达的设计作用。最后基于前两步的基础准备,从多个维度总结出文化片段的重构包括二维平面组织、三维形态建构、多维时空营造三种方式。将这三种方式组合应用后,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深刻地探讨出城市开放空间的四种文化构建视角:平面式文化拼贴、三维式文化叠加、参与式文化平台、引导式文化创新,形成对文化性构建多维度的研究。本文的研究不仅提出了城市开放空间文化性构建的具体方法,判断该方法应用方面的正向价值,还深化了城市开放空间的文化设计和创作深度。有助于启发城市设计师在方案上的文化创新,设计出更具文化丰富度和感染力的开放空间。而对于一般体验者,本文将有助于他们对城市开放空间有更全面的了解,加深他们对开放空间文化的体验和内涵认识程度。
其他文献
国内外研究中对于CFRP-钢复合管约束约束型钢混凝土方柱的研究较少,且针对型钢截面形式对构件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则更为缺乏。因此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钢截面形式的CFRP-钢复合管约束型钢混凝土方柱,以探索增加型钢约束范围而增加约束效果的可行性。并针对钢管厚度、CFRP层数、型钢截面面积、型钢截面形式以及钢管受力状态等参数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因此,本文对CFRP-钢复合管约束型钢
近年来装配式结构因其节能、工业化等优点在我国城市被大力推广,村镇地区的房屋则大多数仍为村民自建,其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导致结构抗风措施简单,抗风能力难以保证,基于装配式结构的优点和国家相关政策,在村镇地区尽快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已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对该类型结构的抗风性能进行评估。而目前针对装配式结构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抗震性能及节点的连接方式,因此,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际应用上,对该结构
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在工程抗震和抗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建筑物领域,传统基础隔振系统被广泛应用,但存在适应性差以及在地震中隔振层位移过大的问题;在桥梁领域,进行振动控制时,主要的控制目标多集中在主梁,关注桥塔的振动则较少或者主梁和桥塔的阻尼器通常分开设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分别提出了建筑物领域以及桥梁领域的变速质量阻尼器基础隔震系统(AOD-BI)。变速质量阻尼器(AOD)由传动装置(齿轮齿条机构
建筑在正常使用阶段,会经常的遭受风或地震等袭击,引起建筑的不利振动,对建筑的安全性和人的舒适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对建筑进行振动控制,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当中,有效减小了结构的变形和位移。TMD在实际应用中,会相对于被控结构产生一个位移,由于地震或风的作用具有随机性,TMD的位移大小往往难以预估。TMD与结构发生碰撞的时候,会影
持续高速扩展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暴露出来了诸多问题,例如历史街区的千城一面。这些文化均质化的现象,表面上是由于规划手段的滞后与不当,实际上是对场所精神内涵的肤浅认知造成的。历史街区是宝贵的空间资源,是树立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表达形式,具有着物质空间和人文精神的双重价值。寻求优秀的理论准则,建立通用的设计规划体系,在日益凸显文化自觉意识重要性的今天成了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本文以
在联合国提议的“儿童友好城市”和我国许多城市发展儿童友好城市的背景下,人们日益认识到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对儿童成长教育和发展的重要性。构建儿童友好的公共文化设施出行环境,完善儿童教育的城市环境是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交通方式的多元化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造成了超负荷的城市交通,严重拥堵的街道、不完善的交通设施都严重威胁到了儿童进行文化活动时的出行安全。因此本研究旨在寻求适宜儿童出行的城市公共文化设
随着冷弯薄壁型钢的发展,越来越多带有中间加劲肋的槽钢被广泛用于工业建筑中,由于加劲肋的影响,畸变屈曲在构件失效模式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研究加肋形式和尺寸对冷弯薄壁槽钢轴压柱构件局部和畸变耦合屈曲的作用,本文采用无肋截面、腹板加肋、翼缘加肋、腹板和翼缘均加肋的四种截面形式的槽钢柱,开展轴心受压试验研究,并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以探究初始缺陷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同时基于中美两国冷弯薄壁型钢规范
本文所称广义步行主要指步行出行及公交出行过程中的步行离到站环节,居住片区指连片居住区(含若干个居住小区)。居住小区的封闭导致居住片区步行路径不畅,其优化需要步行路径流量及相应估算方法的支持。居住片区广义步行分布指住宅与站点、学校、商业等吸引点的交通起讫点联系(OD分布)。该分布是估算路径流量的重要依据,相关研究未能提供达到上述精度的有效估算方法。针对居住片区广义步行出行,论文探究适合广义步行出行分
目前,实现碳中和的技术主要包括能效提升技术、零碳排放技术和负排放技术。从技术层面来看,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技术路径主要包括节能降耗、发展低碳和非碳能源、发展零碳排放技术和负排放技术、发展增汇技术,不同碳排放部门在不同目标阶段也存在路径差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