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强度微波辐射,特别是目前仍沿用的国际微波接触安全标准:10mW/cm~2和5mW/cm~2功率密度的微波是否会对晶体产生损伤作用,以及低强度微波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是否为“非热作用”,是争议较多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以10mW/cm~2和5mW/cm~2功率密度的微波辐射实验家兔眼,制作在体实验动物模型,从不同角度和水平探讨低强度微波辐射对兔眼晶体上皮细胞的早期损伤作用并研究其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理。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晶体上皮细胞早期凋亡的发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晶体上皮细胞细胞间隙通讯功能状态。在组织形态、细胞和分子水平均发现了低强度微波辐射对兔眼晶体上皮细胞所造成的不可逆的早期损伤改变,这种损伤仅限于分子和细胞水平,未涉及组织、细胞大体形态的破坏和热作用下细胞热坏死及蛋白热凝固,推测为低强度微波的“非热效应”。这种改变影响了晶体正常代谢活动和生理功能状态,破坏了晶体内稳态,是微波辐射性白内障发生的早期变化。故认为既定的微波安全接触标准的可靠性尚待推敲。 I氏强度阑波辐铂红兔困昌状体旱用损伤及发生机理的研究 博上学位论艾2001 第一部分 低强度征波辐射致兔眼晶体上友细胞 超傲结构的早期改变 目的: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学变化是检测细胞损伤最客观而可靠的依 据。本部分研究旨在通过透射电于显微镜,观察低强度微波辐射致 兔眼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从形态学上证实损伤的存在。 方法:1.动物分组:健康无眼疾家兔16只门 只眼)。随机分为两 组,分别接受 10mw儿m‘X3h和 smw儿mZX3h的微波辐射。单眼照 射,另眼辐射屏蔽作自身对照。 2.标本制作及检测:取兔眼晶体前囊膜,制成透射电镜标 本。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与自身 对照正常眼比较。 结果:与自身对照正常眼比较,经 smw儿m‘X 3h的微波辐射后晶 体上皮细胞基本形态无明显改变,线粒体数量无明显减少但内峪结 构破坏,可见线粒体内充满内梧残片。经10mwlcmZX3h的微波辐 射后晶体上皮细胞结合疏松,细胞质内因亚细胞结构的破坏、消失 而呈空泡化;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空泡样改变;内质网网腔扩张。 10mwcm‘组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程度明显于 smw/cm‘实 验组。 结论:1.smwcm‘和 10mw儿m‘强度的微波辐射均对兔眼晶体上皮 细胞产生了损伤,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学的改变客观证实了这种早期 损伤的存在。超微结构的改变最突出地表现在与晶体细胞能量代谢、 物质交换密切相关的线粒体上。相同的辐射时间,微波功率密度诀 定了细胞损伤的程度。 3 低强巨们波辐铂致兔眼吕状体早用损伤及发生机理的研究 博土学位论艾Zbol 2.经 smwcmZ和 10mw八m二强度的微波辐射后,细胞未发生 整体形态的严重破坏,无热凝固和坏死的表现,以亚细胞结构的改 变为主,推测为低强度微波辐射“非热作用”的生物学效应。 第二部分 流式细胞技术定量检测兔眼低强度做波 辐射性白内障早期损伤改变的研究 目的:Annexin V厌ITC)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技术是目前公认的检 测细胞早期凋亡灵敏而可靠的方法。本部分研究旨在通过流式细胞 技术定量检测低强度微波辐射后兔眼晶体上皮细胞的早期损伤改 变,证实晶体上皮细胞凋亡亦是微波辐射性白内障发生的细胞学基 础。 方法:1.动物分组:健康无眼疾家兔20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 受10mw儿fX3h和smw儿fX3h的微波辐射。单眼照射,另眼辐 射屏蔽作自身对照。 2.标本制作及检测:取兔双眼晶体前囊膜,用300目铜网制 作晶体上皮细胞单细胞悬液,依照 Annexin V——FITC试剂盒说明制 作样本,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结果:l.smw/cm’X 3h实验组与自身对照正常眼比较,早期凋亡 细胞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刀1),继发性坏死细胞数比较 无明显差异(P>0刀5人 早期凋亡与继发性坏死细胞数之和即受损细 胞总数与自身对照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