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科植物菌根的基础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分离自成年兰科植物菌根内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电镜酶定位技术,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生理生化等方面对4种菌根真菌在天麻种子萌发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对几种成年兰科植物的菌根结构及菌根真菌与兰根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观察。 1.从45种兰科植物的菌根中分离到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菌株29个,其中26个是兰科丝核菌(Rhizoctonia)类真菌,隶属于3属,其余3个为小菇属(Mycena)真菌,鉴定为新种,分别是兰小菇M.orchidicola Fan et Guo、开唇兰小菇M.anoectochila Fan et Guo和长苏小菇M.bremeriana Fan et Guo;半知菌丝孢纲(Hyphomycetes)的菌株102个,隶属于13属和2个不育组;半知菌腔孢纲(Coelomycetes)的菌株1个,隶属于1属。 2.利用上述分离到的3个新种与天麻种子进行的共生萌发试验表明,它们对天麻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开唇兰小菇和原分离自天麻原球茎的紫箕小菇与天麻种子共生萌发时有较高的发芽率,说明这两种真菌与天麻形成共生关系的亲和性要高于兰小菇和长苏小菇。 3.对天麻种子与上述3个新种和紫箕小菇共生萌发形成原球茎过程中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证实和阐明了菌根真菌侵入种子胚后,菌丝及胚细胞的变化,探讨了胚及原球茎细胞消化菌丝的方式。 4.酸性磷酸酶在天麻种子与兰小菇共生萌发形成的原球茎中的亚细胞定位表明,原球茎细胞可主动释放酸性磷酸酶用于对菌丝的消化。 5.对墨兰等几种兰花的菌根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它们均为典型的单子叶植物根,并具有根被和相对较厚的皮层组织。菌根真菌由外皮层通道细胞或部分破坏根被组织和外皮层细胞侵入根的皮层,形成内生菌根。 6.对墨兰等3种兰花菌根的超微结构和酸性磷酸酶、ATPase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根皮层细胞消化菌根真菌的过程类似于原球茎对真菌的消化,酸性磷酸酶和ATPase在真菌被消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狭叶紫毛兜兰和铁皮石斛染菌皮层细胞壁常形成大量突起,可能与菌丝的侵入和对菌丝的消化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拟就彝族古代教育经典《玛牧》所蕴涵的"和谐"精神内容,具体分析其民族特点,继而阐述继承和发扬《玛牧》中的和谐精神及其在当前的重要现实意义。
2007年12月13日,德国最大的航空公司汉莎航空(LuRhansa)公司宣布,斥资3.05亿美元购进美国捷蓝航空公司(JetBlue)19%的股份。这是欧洲航空公司首次以参股方式进入美国航空市场。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简要介绍了核电子学的现状和广泛应用的情况。阐述了核电子学的学科特点及其存在和持续发展的原因。
为研究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生理代谢的影响,将供试草鱼随机分为5组,分别暴露在质量浓度为0、0.5、1.0、3.0、5.0μg/L的高效氯氰菊酯中,于1、5、12 d时取样,测定血清和脾脏中
禹州漏芦(Radix Echinopsis)为菊科蓝刺头属植物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的干燥根,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禹州漏芦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1995年前一直与祁州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观察siRNA敲低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2(SHP2)基因表达对肝癌HepG2和BEL-7402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靶向SHP2基因的siRNA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BEL-7402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