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刺吸式口器害虫是农业和林业中的重要害虫。这些害虫通常具有繁殖力快,世代多,虫口易反弹,抗药性强和分布广。昆虫病原真菌从昆虫体壁直接侵入的方式,使得其被认为在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上可作为化学杀虫剂的替代物。本文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微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菌种库中筛选出一株昆虫病原真菌玫烟色棒束孢菌株Ifu-13-a,通过双相发酵研究其发酵技术。每8h定期取样,检测其菌丝生物量和生长状态。结果显示,该菌株在SDY液体培养基中于25℃下液体发酵,在第104h菌丝生物量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此时显微形态观察也证实此时发酵液中出现大量形态清晰的长菌丝体及大量芽生孢子,因此确定Ifu-13-a在该培养条件下的最佳液体发酵时间为104h,并且此时的发酵液可以在随后的固体发酵中用作液体种子。在固体发酵工艺研究中,前期通过罐头瓶发酵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筛选,筛选获得的最优基础培养基为11%麦麸、76%棉籽壳,其产孢量可达2.15×109孢子/g。在后继的浅盘发酵工艺中,增加了江西天人生态的企业发酵生产培养基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最优固体培养基其在产孢能力上要高于企业生产培养基,单位面积的固体发酵效率提高了21.8%。另外,研究发现固体培养的堆量极大影响着培养基的料温,2cm和4cm堆量有着完全不同的料温曲线。在环境温度18℃下,4cm堆量的浅盘发酵工艺中,其发酵温度最高上升了5-6℃。从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来看,Ifu-13-a菌株对多目标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很高的毒力水平,但仍存在较明显的寄主专化性。在1.0×106孢子/ml接种浓度下,Ifu-13-a菌株对温室白粉虱、棉蚜和小绿叶蝉成虫的累积死亡率均达100%,显示出了Ifu-13-a菌株对这3种目标害虫的高致病力;从致死中时LT50来看,Ifu-13-a菌株对温室白粉虱、小绿叶蝉和棉蚜成虫的致死中时均在4-5d;而梨冠网蝽、绣线菊蚜和紫薇长斑蚜在1.0×108孢子/ml浓度下,累积死亡率才达到81.25%、61.4%和86.36%,致死中时在6-8d。在环境相对湿度低的温室试验中,采用1.0×107个孢子/ml的施用量通过低量喷雾来控制两种目标害虫:温室白粉虱和棉蚜。试验期间对照区的棉蚜的虫口密度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初始虫口密度为40头/株,到第13d时,增长至118头/株,而处理区虫口密度则从40头/株下降至36头/株,校正防效为46.39%。与棉蚜不同,Ifu-13-a菌株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使得虫口密度下降明显。温室白粉虱在喷雾防治第4d时,其虫口密度由150头/株下降到36头/株,然后就处于一定的虫口波动状态;在第13d,其虫口密度为78头/株,校正防效为92.86%。玫烟色棒束孢Ifu-13-a菌株在环境相对湿度较高的的田间试验中,在1.0×107孢子/ml浓度下喷雾防治棉蚜,棉蚜种群在第10d时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分别达到96.2%和95.9%,表现出优异的田间防治效果。温室试验与田间开放地试验的不同防治效果进一步确证了环境湿度是影响真菌侵染过程与防治效率的重要性。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验证了玫烟色棒束孢Ifu-13-a菌株在对多种刺吸式害虫表现出的高毒力水平,证明了其对粉虱、叶蝉、蚜虫等多目标害虫的巨大控制潜力,适合作为生物杀虫剂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