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几年负荷高峰需求的稳步增长以及间歇性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大规模使用,电力系统负荷波动水平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高水平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会增加系统的运营成本,提高系统的调峰难度;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并网也导致电力系统消纳能力不足,造成弃风弃光等资源浪费。在这种背景下,仅靠发电厂进行调节已经难以达到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要求。为了缓解这些问题,以分布式储能作为可调控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调控的研究逐渐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分布式储能能够有效地缓解由于新能源发电的接入以及负荷快速增长给电网带来的压力。不同于传统的集中式运营的储能电站,分布式储能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等优点,能够灵活地安装在用户侧的各种位置。然而单个分布式储能的充放电功率小、容量有限,难以引起电力系统单独调控管理的兴趣。相比之下,聚合后的分布式储能调控灵活、可调控潜力大,具有在合理的调控策略下参与电力市场的可行性。因此,有必要通过分布式储能的聚合管理,使其在精细化、个性化地控制策略下,以一种易实现易调控的模式服务电力市场。本文围绕分布式储能的聚合建模及其调控策略进行了研究,主要的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考虑分布式储能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提出了分布式储能聚合商的概念。阐述了聚合商的调控特点;设计了聚合商的系统构架;分析了聚合商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重点分析了聚合商的控制架构、调控模式及运营机制。选择以分布式储能聚合商作为响应平台,采用集中-分布式结构来管理分布式储能。在该模式下,聚合商与储能用户签订合同,实现对分散在电网各处的分布式储能的优化调控,从而使其更好地参与电力市场运行。2、基于对分布式储能的日常运行曲线的研究,建立了分布式储能经济性模型和可调控潜力模型。结合分布式储能的容量衰减,建立了其运行特性模型;基于分布式储能的寿命损耗特性,分析了分布式储能参与电网运行的成本与经济收益,建立了分布式储能的经济性模型;定量计算了分布式储能的可调控潜力。3、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布式储能调控策略,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其可行性。提出的调控策略基于一种改进K-means聚类,该策略考虑了分布式储能的参数差异,在不改变分布式储能总出力的条件下优化了聚合商内部的能量分配。针对电力市场下分布式储能参与电网运行的场景,构建了以提高经济收益、降低运行成本为目标的优化模型;针对分布式储能提供辅助服务的场景,构建了以降低每日负荷需求波动为目标的优化模型。选取数百个参数各异的分布式储能,参考我国某市日负荷需求曲线以及分时电价设计了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调控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