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能源消耗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气候问题已成为当前国内及国际上最为关注的焦点,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渠道。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仍处在以制造业增长为主的阶段,制造业部门的发展不仅主导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其通过对能源的消耗还控制着我国相当大比例的碳排放量。   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相关研究方法进行回顾,并且深入分析了学术界对低碳经济及碳排放的研究重点及研究不足;其次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进行了介绍;之后运用改进的拉氏因素分解法,对中国制造业各部门1995-2007年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纵向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基于DPSIR框架构建了碳排放脱钩指数,对制造业部门碳排放的脱钩效应进行了测度;本文又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制造业部门各行业的碳排放进行了横向研究,并将由最终需求引致的碳排放量分解为直接效应、反馈效应、溢出效应、自给效应以及自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有着较强的阶段性特点;产出效应为制造业碳排放的最大正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效应为最大的负向驱动因素;制造业部门碳排放存在着一定的脱钩效应,但强脱钩年份较少;在强脱钩向弱脱钩的转变过程中,经济结构效应起着关键作用;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类化石能源消耗较大产业的直接碳排放量最大,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类高技术产业,由最终需求引致的总排放量最大;制造业部门碳排放的溢出效应最大,主要对象是能源产业以及服务业。本文据此提出了实现我国制造业节能减排的若干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二战前后世界经济的波动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明显表现为:二战前世界经济的波动较大,而二战后世界经济波动平缓。对于这一现象,学术界从多方面进行了解释,主要从科技革命,垄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逐步加快,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自从2000年以来,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从一方面看,随着中国
本文介绍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创新模式——商业银行信用共同体融资模式。从设计思路和博弈关系角度出发,研究了信用共同体的运作流程和优势。信用共同体参与各方的博弈模型表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