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xu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全世界65岁以上人口不断增加。男性前列腺疾患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男性泌尿系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已严重影响了男性的健康及生活。目前,良性前列腺增生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对BPH的病因学已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有许多病因学说,其中包括:双氢睾酮(DTH)学说、雌激素-雄激素比例失调学说、间质-上皮相互作用学说、干细胞学说、细胞凋亡减少学说等,但其确切病因学机制仍不明确。比较公认的发生BPH的两个相关因素是:年龄老化和有功能的睾丸,两者缺一不可。有功能的睾丸会分泌雄激素,而前列腺生长、结构及功能维持的最主要的调节因子正是雄激素。在调节前列腺生长的多种因素中,雄激素增强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在间质,对上皮细胞没有直接作用,而是通过间接刺激产生生长因子,生长因子作用到上皮细胞,使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这就是上皮-间质相互作用机制,也就是旁分泌作用,从而调控前列腺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以维持前列腺的生长、结构与功能完整。近年来,间质-上皮相互作用以及多肽生长因子的调节作用等学说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它们在不同层次揭示了雄激素对前列腺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研究显示,BPH的发生有赖于新生的血管形成,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而原发性高血压也是和年龄相关的中老年多发疾病,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高血压是BPH的危险因素,并且研究发现舒张压增高可能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关系密切。本研究旨在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表达,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与临床进展的影响。   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同时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0)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均排除同时患有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及其他疾病有可能影响血管新生的疾病,并且患者均无术前服用a-肾上腺能阻滞剂和5a-还原酶抑制剂等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史。临床观察指标: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尿流率、前列腺体积、血尿(肉眼血尿)发生率、尿潴留次数、残尿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以上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上所述统计学资料均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P<0.05认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果: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尿发生率、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尿潴留次数明显大于单纯BPH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VEGF在单纯BPH与BPH合并高血压组中均可见有表达,BPH合并高血压组阳性表达率高于单纯BPH组(86.67%vs60%),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TGF-β1在单纯BPH与BPH合并高血压组中均可见有表达,BPH合并高血压组阳性表达率高于单纯BPH(76.67%vs50%),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年龄、尿流率、残尿量及PSA两组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率增高,其血尿发生率、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尿潴留次数也明显增高。高血压在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缝隙连接据认为在癫痫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缝隙连接(connexin,Cx)36阻断剂奎宁理论上具有抗痫活性。本实验拟在青霉素海马致痫动物模型上,用奎宁进行干预处理,观察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特别是铁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中国中铁工程总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指导下,海外业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涉足海外房地产
背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脑梗死的危险预警信号,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对TIA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解释有微栓子学说、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