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资料偏移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它类似于构造反演,为后续解释工作的进行提供重要的材料和依据。目前,常规的非转换P-P波偏移技术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并在波动方程理论的支持以及数字计算机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从叠后走向叠前,从时间偏移走向深度偏移,对横向变速剧烈,构造复杂的地下地质条件的成像精度越来越高,对于层位划分,油气指示等地震解释工作的进行给予了强有力的保障。P-SV转换波勘探方法,相对于P-P波勘探,综合利用了横波信息,分辨率较高,并可以利用横波偏振特性做裂缝预测等常规处理很难完成的工作,另外可以与P-P波处理结果进行有效对比,提高解释工作的可靠性。同样地,相似于P-P波偏移,P-SV转换波偏移在转换波勘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相比于P-P波偏移,P-SV波偏移有其不同之处和难点,如需进行波场分离与CCP点计算及CCP道集抽取等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P-P波及P-SV转换波偏移的发展历史,其次介绍了波动方程偏移中的重要理论延拓和成像。重点对于适应横向变速的深度偏移和适应复杂介质的叠前偏移做介绍。而对于使用的波动方程以单程波波动方程为主。其后对建立的纵波速度模型采用所介绍的延拓及成像方法进行偏移,对其结果进行评价,判断地质体归位效果以及偏移算子的适应性。然后,阐述单程波叠前正演理论,描述波场传播的物理过程及几何过程,使波动方程延拓理论更加明晰,帮助进一步理解单程波理论,也为所做的P-P波偏移试验提供理论上正确性的验证。最后建立纵、横波速度模型利用弹性波方程模拟X分量记录,并谈及对于转换波勘探(偏移)的一些特殊处理波场分离和极性问题,对正演以及偏移结果进行分析,得到转换波剖面的一些特征,并提出一些问题与今后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