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动脉破裂导致的严重失血性休克是手术室常见的急重症,严重威胁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动脉破裂出血速度快,手术病人迅速进入严重失血性休克期,单纯的液体复苏难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可以收缩血管,增加心输出量,保证冠状动脉等重要血管的血流。去甲肾上腺素多年来一直被认为严重失血性休克首选药物,但近年来,临床工作中发现,在急性极重度失血性休克时,大剂量肾上腺素维持血流动力稳定的效果优于去甲肾上腺素。但目前存在的动物失血性休克模型无法明确大剂量肾上腺素的使用时机,过早的使用肾上腺素无法正确评价其在严重失血性休克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双阶段放血法,根据在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中,大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无法使血压上升时,大剂量的肾上腺素仍具有升压效果这一假说,建立急性极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为正确评价大剂量肾上腺素在急性极重度失血性休克中的效能提供可能,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方法:(1)模型建立方法:采用双阶段放血法,第一阶段在20min内大鼠放血量占全身总血量50%,第二阶段利用去甲肾上腺素调节放血量,将去甲肾上腺素分为A.B.C.D4个剂量(A剂量=10μg/kg,B剂量=50μg/kg,C剂量=100μg/kg,D剂量=500μg/kg)给药,A剂量失效后血压下降至35-40mmHg再按B剂量给药,以此类推,D剂量失效模型成型,全程记录大鼠MAP、HR的变化,取大鼠未放血时、第一阶段放血完毕时、模型成型时的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各阶段失血百分比。(2)模型有效性验证方法:按照模型建立标准,制作急性极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40例,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NS组,n=10),多巴胺组(DA组,n=10),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n=10),肾上腺素组(E组,n= 10), DA、NE、E组大鼠按500μg/kg静脉推注药物,NS组则推注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取NS组、NE组、DA组、E组给药后5min内MAP, HR最高值及0.5min、1min、1.5min、2min、2.5min、3min、 3.5min、4min、4.5min、5minMAP, HR值,并根据升压效应=给药后MAP值-基础MAP值计算升压效应。结果:1.共建立模型40例,成功28例,死亡12例,成功率为70%。成功建立模型组(Model Group, n= 28),未成模型组(Failed Group, n=12),大鼠全身含血量>全身总血量75%时,两组大鼠的MAP、HR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大鼠全身含血量≤全身总血量75%,随着失血量的增大,Failed Group的血压、心率下降幅度较大,与同等含血量的Model Group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o Failed Group死亡时,失血量为(7.01±1.23)ml,失血百分比为(47.11±6.34)%, Model Group模型成立时,失血量为(10.90±1.11)m1,失血百分比为(73.87±7.22)%,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大鼠急性极重度模型成立时:①大鼠放血量占全身总血量(73.87±7.22)%,大鼠MAP为(30.73±3.41) mmHg,心率为(179.35±13.45)次/min;②动脉血血气分析显示HCT<10%PCV, Hb<3g/dl;③动脉血显示PH为(7.17±0.25)、BE值为-(14.67±2.50),与基础值相比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3.在急性极重度失血性休克中,大剂量肾上腺素能使大鼠MAP, HR明显上升,较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大剂量多巴胺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剂量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较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大剂量多巴胺明显,两两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大鼠建立急性极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具有良好的相似性、再现性,可控性高。2.该模型可适用于大剂量肾上腺素对急性极重度失血性休克状态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3.在急性极重度失血性休克中,大剂量肾上腺素较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大剂量多巴胺更好地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