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2004~2006年试验,对稻纵卷叶螟取食选择性农药吡虫啉和扑虱灵处理的水稻后,其生殖力的的变化和吡虫啉、扑虱灵对不同水稻品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及农药对稻纵卷叶螟幼虫与激素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此外,对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抗虫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研究稻纵卷叶螟取食扑虱灵、吡虫啉处理后的水稻,研究选择性农药对稻纵卷叶螟产卵的刺激作用。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2种农药处理的水稻后的产卵量不同年份结果不同。2004年试验结果显示扑虱灵有抑制产卵的作用。2005年试验表明扑虱灵有刺激产卵的作用。2006年试验表明扑虱灵和吡虫啉均有刺激产卵作用。基本可见,吡虫啉和扑虱灵能够刺激稻纵卷叶螟产卵。2、测定了稻纵卷叶螟取食农药处理的水稻后,幼虫体重和蛹重的变化。结果表明:2004年试验表明,稻纵卷叶螟取食两种农药处理的水稻后,处理组蛹的平均重量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2005年结果显示,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两种药剂处理的水稻后,处理组的幼虫平均体重与对照相比均无差异显著性;田间2龄期用吡虫啉37.5 g a.i .ha-1进行药剂处理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化蛹后的蛹重比对照显著增重,其他处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水泥池试验中对照组的平均蛹重高于各处理组蛹的平均重量。对照与4龄期用扑虱灵180 g a.i .ha-1进行处理的处理组相比无差异显著性,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2006年试验,各处理与对照之间无差异显著性。农药处理后各处理组与对照对之间蜕皮激素(MH)含量无差异性,处理组的保幼激素(J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3、通过测定两种农药处理后的水稻体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以明确农药对水稻部分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蘖期,吡虫啉80 g a.i .ha-1处理后水稻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吡虫啉60 g a.i .ha-1处理后其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蘖后期,与对照相比,吡虫啉60 g a.i .ha-1处理后的水稻体内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各处理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无差异显著性。另外,扑虱灵300 g a.i .ha-1处理后的水稻,分蘖期和分蘖后期水稻体内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比对照显著增加。4、通过对稻纵卷叶螟在扬辐粳8号、扬粳9538、汕优63、扬稻6号和淮稻9号上的为害指数、卷叶率及对不同品种水稻植株的总糖量、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了几个水稻品种与稻纵卷叶螟的抗虫性关系。结果表明,品种间对稻纵卷叶螟的抗虫性差异明显。淮稻9号与扬辐粳8号的抗虫性较弱。水稻生理生化测定结果表明,氨基酸含量高的品种水稻上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重,可溶性蛋白含量高的品种水稻上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