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为此,必须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在我国西部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发展滞后,劳动力大量外流,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原因使得农地出现相当部分的撂荒,生产资料投入不足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土地生产效率。张掖市山丹县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大力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基于山丹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通过对农户的问卷调查,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分析农户的金融需求与现有金融机构的供给状况,建立统计模型,分析影响农户融资的主要因素,通过统计调查分析金融机构供给状况,寻找供需矛盾,以期研究农户金融需求与金融机构供给更好的对接。研究结论如下:(1)作为主力军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尚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支农惠农作用,民间自行的借贷还有相当数量的存在;申请农地抵押贷款的条件准入较高,部分农户由于没有适合条件的抵押物,难以获得农地抵押贷款,不能有效地进行农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这更加为民间非正规的金融机构提供了生长壮大的沃土,阻碍了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2)农户贷款难的状况还大量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需求环境,金融机构尚未完全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未将自己的利益与广大农民农户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不能灵活应对不同方式的金融需求,不能及时将农地抵押贷款发放给农户,贻误农业生产时机。(3)农村金融机构缺乏有效地监督,从而保证金融机构健康、高效的运作。在银监会监管金融机构的同时,要加强地方政府和农户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力度,促进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服务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模式理念的创新,帮助金融机构更好的发展和自我完善。(4)在农村地区可适当的发展农地金融业务。由政府出面组织成立相关农地金融组织机构,以农户对其所承包土地一定时期的使用权作为抵押获得生产生活的资金,促进更好的农业生产,由当地银监会、农村合作社和农户之间进行相互监督,以期农户能够按期偿还贷款,具体的金融业务由当地金融机构来完成。由此来解决农业生产缺乏资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缺乏支农资金以及融资渠道单一等农业生产资金缺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