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的法国文学群星璀璨,流派纷呈,在世界文学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影响深远。其中,鲍里斯·维昂的代表小说《岁月的泡沫》被雷蒙·格诺称为是“当代最凄婉动人的爱情小说”“语言的盛宴”。该小说表现手法集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黑色幽默、新小说、存在主义等现代流派之大成,其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被文学评论家称为“维昂式的风格”。这一文坛奇书语言丰富清新、行文风趣诙谐、扑朔迷离,虽不能单独贴上各流派的标签,却兼具各流派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维昂式的风格”。本文作者通过《岁月的泡沫》原作和三个译本的比较研究,试图在本文中探讨,该小说中的“维昂式的风格”有多少能够完全传译到中文中来,有多少风格已经改变?有多少在风格已经在翻译转换中已经完全流失?在哪些方面容易造成风格流失?哪些风格流失是难以避免的可以谅解的,哪些是可以避免的风格流失?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风格流失之处?如何防止翻译中类似的风格流失?等问题,并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能够唤醒翻译者们的风格意识,更好的将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风格传译给中国读者。本文作者所理解的风格,是可感知的,但不是传统的印象术语的概括。为了避免传统的对风格印象式的、主观评判的方法影响,更客观地去识别该文本的风格,本文作者采用了翻译理论家刘宓庆提出的风格标记系统理论构建该论文的理论框架。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系统下包括风格的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形式标记又包括:音系标记、语域标记、句法标记、词语标记、章法标记、修辞标记。本文将讨论风格标记中的形式标记,选取其中的三个在该文本中表现较为典型的风格形式标记,结合从三个译本和原著中选取的译例进行分析、评价。由于风格形式标记是风格的物质载体,风格通过风格形式标记显形,所以通过评判文本中的几类风格形式标记是否准确传译,从而可以判断该文本中的风格是否得到准确传译。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尽管该小说的表现手法丰富,风格独特,但文本中的大部分风格可以得到很好地传译,小部分会造成流失。小部分的风格流失中一部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造成的难以避免的风格流失,这一流失可通过加注来补偿。另一部分是由于译者缺乏风格意识或风格意识不敏感,一时疏忽造成的,对于这部分可以避免的风格流失,译者应该通过加强风格意识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