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的思想政治课作为宣传与贯彻国家意志,管控青年学生思想,塑造大学生人格的重要媒介,党和国家尤为重视课程方案的制定。党的意志、国家政治气候的变动与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要求高校不断调整授课的内容和方式,以此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诉求。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课程作为高校思政课的核心环节之一,课程改革相继经历了“61方案”、“85方案”、“98方案”、“05方案”的演替。几经改革后,主要的课程教材,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概论”发展到当今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从单一的填鸭式直接灌输,调整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与指导相结合、多媒体呈现等方式。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阐述与评价,从主观性较强、观点模糊逐渐转向为相对系统、客观。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愈加重视。高校思政课的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日益摆脱僵化的思维定势,紧握时代的脉搏,迎合学生多元化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由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吸收,思维愈加开阔,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进一步创新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完善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