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核电站在这次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导致核泄漏。日本全境58所核电机组也因此被迫中止运转,接受检查,给原子能产业带来巨大冲击。社会反核浪潮掀起,以至民主党政权推出了“零核”计划。但不久后自民党公明党联合执政,安倍政权强调需要重新审视民主党政权时期的核政策,有必要重启核电设施。其在行动上主要表现在:一是积极推动国内原子能设备的重启,在反省福岛核事故的基础上,制定能源基本计划,制定更加严格的规制措施;二是在国外积极推销日本的原子能设备与技术。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日本原子能战略部署的原因和走势,对于同是能源消费大国且已将原子能发电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中国来说具有现实意义。那么,为何安倍政权不顾反核的舆论,积极部署原子能战略?本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回顾日本从一个核受害国,一步步转变成一个原子能大国的脉络,以此回答这个问题。这也为理解全文做了铺垫。之后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以第二次安倍内阁的核战略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安倍积极部署核战略的具体表现和深层原因。第四章是本文的结尾部分,在前文的基础上对日本今后的原子能战略做了推测,认为从长期来看,原子能在日本能源结构中还将继续作为一种基础能源继续存在;但要恢复到地震前的水平已比较困难;它只是日本多层次、多元化、有弹性能源政策里的一环,与可再生能源、石油、煤、天然气、页岩气等能源一样被开发利用。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警惕安倍积极部署原子能战略的军事动机,谨防日本向核武的方向迈进。本文选用的外文资料多为近年日本学界的前沿研究成果,以及日本官方、社会团体、研究机构、媒体等最新发布与报道的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