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大肠腺瘤组织学分型及其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探寻大肠腺瘤组织学分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总结高危人群体质类型。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收集整理,制定大肠腺瘤患者的相关信息表。在山西省中医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行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后送检,确诊为大肠腺瘤的住院患者,共收集到174例。对所收集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将不同体质分别与大肠腺瘤各组织学分型相结合,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探讨相关性联系。研究结果1.本研究中大肠腺瘤发病率,70岁以下患者中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60~69岁(37.9%)为大肠腺瘤的高发年龄段。本研究中所检测出的腺瘤,以管状腺瘤(74.05%)为最多,其次为管状-绒毛状腺瘤(11.39%)>绒毛状腺瘤(7.59%),锯齿状腺瘤(6.96%)检出率最少。2.此研究显示大肠腺瘤在各部位的发生率依次为,乙状结肠>升结肠>直肠>横结肠,降结肠及回盲部最少。将本次研究中的患者进行体重指数(BMI)分级,其中正常体重患者80人,超重及肥胖患者81人,提示二者的大肠腺瘤发生率基本相等。通过对大肠腺瘤组织学分型与发病部位、BMI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均无显著性差异。3.本研究中,大肠腺瘤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或有气虚质倾向(45例)为主,阳虚质或有阳虚质倾向(29例)为第二主要体质类型体质,再次为痰湿质或有痰湿质倾向(19例)。将大肠腺瘤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病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60~69岁、70~79岁年龄段的患者以气虚质或有气虚质倾向为主。4.通过对大肠腺瘤的组织学分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分析,结果显示管状-绒毛状腺瘤的患者,以气虚质及气虚倾向(54.2%)为主,绒毛状腺瘤患者以阳虚质及阳虚质倾向(55.6%)为主。结论大肠腺瘤患者以老年人群居多,70岁之前的发病率不断上涨,60~69岁年龄段发病率到达最高。大肠腺瘤患者中超重及肥胖人群的发生率与正常人群基本相等。大肠腺瘤的组织学分型中管状-绒毛状腺瘤的患者,以气虚质及气虚倾向为主,绒毛状腺瘤患者以阳虚质及阳虚质倾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