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靶点黄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当前人类最严重的慢性病之一,属于代谢紊乱性综合疾病,并伴随着复杂且十分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高发生率是其最主要的危害,直接导致了其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现代研究发现,高血糖是引起血管病变的首要动力,而多元醇通路代谢亢进;蛋白质非糖基化产物形成增加;蛋白激酶激活;己糖胺通路活性增高这4条代谢通路异常是其主要原因。基于此因,单靶点药物对非单基因或非单靶点导致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无法进行彻底治疗和全面控制,因此,设计多靶点药物成为了缓解和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新思路。黄酮是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副作用小,且具有降糖、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血管动脉硬化及抗肿瘤等多重活性,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将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烷基化和酯基化,得到一系列黄酮类衍生物,使其均具有降血糖、抗氧化、醛糖还原酶抑制等药理活性,并强化它们的作用。NO是人体内的一种信使物质,具有舒张血管、清除自由基、促进内皮祖细胞生长和功能修复等多种的生理作用,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起到缓解和治疗作用。将黄酮化合物与NO供体结合,得到了一类新型的NO供体型黄酮衍生物,使其同时具有黄酮的降糖、抗氧化等活性和NO供体在体内释放NO而产生的清除自由基、促进内皮祖细胞生长和功能修复等活性,进而起到多靶点治疗的效果。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四种黄酮烷基衍生物系列15个,其中白杨素、芹菜素、木犀草素烷基化产物各3个,香叶木素烷基化产物6个;香叶木素酯基衍生物系列6个;NO供体型香叶木素衍生物系列12个,所有衍生物的结构均通过了核磁氢谱(1H NMR)、飞行质谱(MALDI-TOF)等表征。体外药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的化合物均对非酶糖基化终产物的形成、α-葡萄糖苷酶和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均具有较强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此外,NO供体型香叶木素衍生物体外均能释放一定浓度的NO。结果表明,它们能同时起到控制血糖和调节血管并发症的药理作用,有望成为缓解和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新型多靶点药物。
其他文献
香精香料存在高温易挥发,持香时间短,香韵不均一等问题,这限制其应用领域和加香效果;糖苷作为香料前体物本身无香气,性质稳定,在高温条件下可缓慢释放香气物质,而且,以往对于
羊毛织物具有很多其他织物没有的优良性质,但由于其自身特有的结构和性能导致它在受外力作用时会产生毡缩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羊毛鳞片的定向摩擦效应(D.F.E),这种现
以蛋白为基材制备的可食性包装薄膜具有安全无毒、可完全降解、生物相容性良好等特点,可以部分替代塑料包装,减少环境污染。将抗菌剂添加到蛋白薄膜材料中制成抗菌活性包装,
菊花为菊科植物,在我国种植广泛,是药食兼优的代表性植物。目前对菊花的药理作用及功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较多,而对产品开发研究较少。本课题以菊花为原料,通过对菊花干红葡
醋酸固态发酵(AAF)是由重现性较好的微生物群落驱动而实现的一种自然发酵或半人为控制的发酵过程,它是一种生产中国传统谷物醋的重要技术。在中国传统的醋酸固态发酵过程中具
通过对延边地区少数民族特色医药学与中医药学进行比较,阐述了朝鲜族在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中医药学的理论,结合本民族防病治病的经验逐步形成的该地区特殊的医学理论体系
植物乳杆菌LIP-1是一株具有较强降胆固醇活性的益生菌,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外界许多不利因素会降低其活性,从而影响其益生作用的发挥。微胶囊化作为一种包埋技术手段,常被用
<正>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一书中提出:介于"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之间的习惯和道德调节,至关重要,但却易被人们忽
进入20世纪末,流浪儿童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而流浪儿童也逐渐成为了社会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如何救助流浪儿童,从制度层面和具体救助措
如今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当事人提出了“新证据”。“新证据”被规定在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这个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的出现对于当事人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