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克氏原螯虾养殖展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长江中下游地区克氏原螯虾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虾苗的培育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养殖的效果与效益。本文对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和养殖密度对幼虾生长、摄食等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更好地了解幼体和幼虾两连续的发育阶段的生物学变化,为克氏原螯虾幼体和幼虾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如下:1.克氏原螯虾幼体期体重、全长分别由Ⅰ龄幼体0.005g、0.0482cm发育至Ⅳ龄幼体0.017g、1.031cm,拟合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W=0.0162L1.5636,R2=0.9863。幼体的生活习性随发育的进行不断变化。2.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两种变化模式。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在Ⅱ龄幼体期和Ⅳ龄幼体期较高,其中Ⅳ龄幼体期均活力最大,分别为4.492 U/mg prot与2.587 U/mg prot。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为先增大后减小,在Ⅲ龄幼体期三种酶活力达最大值,分别是2.749U/mg prot、2.802U/mg prot、0.307U/mg prot,均与Ⅳ龄幼体期酶活力比较无显著差异。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三种免疫相关酶活力变化趋势相同,先增大后减小,在Ⅲ龄幼体期三种酶活力达最大值,Ⅳ龄幼体期也维持较高的酶活力。3.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过程中,水分含量逐渐增大,Ⅰ龄幼体水分含量最小,占湿重的73.706%。总蛋白含量先减小后增大,从Ⅰ龄幼体至Ⅲ龄幼体逐渐减小,Ⅳ龄幼体增大,Ⅲ龄幼体总蛋白含量为干重的51.318%。总脂肪含量逐渐降低,Ⅱ龄幼体至Ⅲ龄幼体显著降低,从占干重31.179%减小至24.390%。碳水化合物含量在各幼体阶段变化不显著,其中Ⅰ龄幼体含量最大,占干重15.120%。总氨基酸含量变化与总蛋白含量相一致,在幼体发育早期逐渐减小,至Ⅲ龄幼体期氨基酸含量最小,为41.86%,Ⅳ龄幼体期又有所增加。各期幼体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含量最高,非必需氨基酸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整个幼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基本趋于一致。4.以体重(0.015±0.004)g克氏原螯虾幼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0尾/m2、100尾/m2、300尾/m2、600尾/m2、900尾/m2五种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摄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密度组幼虾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体长、体重特定生长率、平均日增重、存活率和蜕壳率都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体长、体重变动系数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每组个体的平均摄食量和摄食率与养殖密度成反比。蛋白质定生长率、脂肪特定生长率和脂肪储积率随养殖密度增大呈减小趋势,蛋白质储积率呈增大趋势。5.五种养殖密度下,随养殖密度增大克氏原螯虾幼虾肝胰腺ACP活力减小,AKP活力先减小后增大;肌肉ACP活力先减小后增大,AKP活力减小;溶菌酶活力在肝胰腺和肌肉中均减小。葡糖糖、总蛋白和尿素氮含量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变化较大。谷丙转氨酶活力在肝胰腺与肌肉中变化趋势均不明显。谷草转氨酶活力在肝胰腺中先随着养殖密度增大而增大,但在密度最大实验组减小;在肌肉中随着养殖密度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乳酸脱氢酶活力在肝胰腺中极低,在肌肉中随养殖密度增大先减小后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