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道路网密度分析与城市中心区范围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j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也明显加快,我国也进入了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大量新兴城市涌现,城市面貌H新月异,大量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兴建,城市范围不断蔓延,城市面积等数据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 城市中心,城市中心区等空间概念是城市研究中必须面对基本问题。但是由于社会经济要素集聚的相对性和过渡性,城市建成区和城市中心区的位置和范围界线通常是不明确的,通常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其原因是缺乏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来确定这些区域的界线。依据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地价、交通量等统计数据及其空间分布来确定城市建成区和城市中心区的传统方法工作量大、可比性欠缺,难以适应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现状。因此需要引入新的方法。 GIS技术实时、高效且主观因子影响小,把GIS技术应用与城市区域研究势在必行。ARCGIS空间分析模块下的分析方法之一——密度分析方法,就是这样一种利用现有数据进行密度分析,得出不同的密度范围的方法,国外已经有一些专家提出用密度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城市的范围和城市中心区等的位置。GiuseppeBorruso等专家就通过对城市的交通网络(主要是提取道路节点数据信息)和街道信息等的数据进行密度分析,得出的城市范围和城市中心区的位置基本和实际吻合。近几年密度分析方法也不断得到改进和推广。 本研究以广州市城市道路网为数据基础,利用密度分析方法对广州市道路网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密度分析,圈定了广州市城市中心区、次中心区、建成区的范围,并结合相关研究验证了城市中心区、次中心区与建成区的范围。广州市道路网密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密度最高的区域分布在旧城区,其范围包括越秀区和荔湾区的大部分、东山区与海珠区的一部分以及天河区靠近越秀区的一小部分;在其外围及四周存在五个密度等级略低的区域。本文所划定的广州市建成区范围包括荔湾区、越秀区、东山区的全部,天河区、海珠区,芳村区的大部分,黄埔区、白云区、花都区的一部分,面积与统计年鉴公布的结果接近。依据道路网密度圈定的城市中心区位于旧城区,以长寿路、光复北路、中山七路、人民北路、东风中路、越秀中路、越秀南路、珠光路、沿江西路、西堤二马路、人民南路、和平路、宝华路、华贵路等道路为边界。主要探讨了密度分析对圈定广州城市中心区、次中心区与建成区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以及土地、住房、福利等方面的改革,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城市居民的住房观念和消费行为也发
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少数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导致初中语文课改不彻底、不到位。笔者通过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正确处理好以下四大关系才能真正体现课改的要求。  一、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人与人应该怎样相处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也不例外。“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自古以来,教师都是讲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产业转移浪潮。我国产业转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产业转移阶段,第二个是20世纪9
学位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分散化经济活动已经不适合产业的发展,相关联的经济要素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产业集群成为一种新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度、市场发挥着越来
随着“数字地球”与“数字中国”的建设,地球信息科学和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异常迅速。在人口激增,生活空间拥挤,自然资源匮乏,自然环境恶化的压力下,地下空间三维可视化研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