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D通信中链路的解调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ianzhiz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之间的直接通信技术在流量卸载、提高网络吞吐量、提高频谱效率等方面有着很大优势,一直备受产业界关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将D2D立项为“LTE设备到设备间近距离服务(LTE Device to Device Proximity Services,LTE_D2D_ProSe)”,并对 D2D 的技术报告(Technical Report, TR)进行持续的更新。目前,D2D各项技术讨论都已接近尾声。然而,D2D设备入网前明确的性能指标要求,对于实现一致、可预测的系统性能以及与其他网络系统的共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对D2D设备的射频性能测试和规范也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D2D链路的解调性能对D2D接收机灵敏度和D2D物理信道解调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这两项性能指标又是D2D设备射频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D2D链路的解调性能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研究工作也围绕着D2D链路的解调性能展开。本文首先研究了用于评估D2D接收机灵敏度的参考测量信道,对参考测量信道各项参数进行了分析,针对D2D发现场景和D2D通信场景分别设计了参考测量信道,并通过搭建D2D仿真平台对两类参考测量信道进行了解调仿真,评估对比了实际通信中存在的时频偏和重传软合并对接收机灵敏度的性能影响,仿真结果可作为标准化工作中定义D2D接收机灵敏度的重要参考。其次,在D2D物理信道的解调性能研究部分,通过对D2D主要的四种物理信道的研究分析,设计确定了各物理信道参数,提出了五种信道解调测试场景,并且从中归纳出若干仿真用例分别对D2D发现信道和D2D通信信道进行解调性能的仿真,不仅评估了时频偏、重传软合并对信道解调性能的影响,还校准对比了不同信道模型下的解调性能差异,信道解调性能结果也可作为3GPP标准化工作的参考。在D2D增强技术中利用D2D中继来扩展网络覆盖范围是一项主要目的。因此,在上述D2D链路性能研究,特别是D2D发现信道(Physical SidelinkDiscoveryChannel, PSDCH)解调性能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研究设计了基于PSDCH解调的D2D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Sidelink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 S-RSRP)流程,评估了 不同信噪比对PSDCH解调成功率的影响,以及仿真了不同信道模型下S-RSRP的测量结果。最后,研究了基于S-RSRP的中继UE选择方案,通过评估对比各方案,并且为了在资源利用率和端到端性能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提出了一种带有RSRP门限值的中继UE选择方案。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2016年3月23日,在海南三亚召开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后,澜湄合作成为体育学者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围绕澜湄合作的"3+5"合作框架,即以政治安
随着制药、食品发酵、造纸等产业的迅猛发展,排放出大量富含硫酸盐和硝酸盐的有机废水,采用常规的厌氧工艺处理后仍然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和硝酸盐,而目前针对硫化物和硝酸盐废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d Network: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ction Virtrue:NFV)作为两种新型网络技术,学者们对于他们的基本架构和联合架构都作了大量的研究。
目的:调查了解海南三亚地区儿童引起呼吸道感染的菌群分布及常见细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培养阳性的菌株及药敏结果
会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终端用户的数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如何提高网络宽带,进行合理的网络拓扑布局,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宽带中国”和“光纤入户”发展战略的实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蓬勃发展,移动应用层出不穷,移动用户对下行传输速率等移动网络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测量汇报技术因其对移动网络性能参数的实时采集,使其能够更加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签约私人医生来保证自身的身体健康。但是现在的私人医生的质量参差不齐,病人不能判断私人医生的可信度。对于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将一系列独立的计算机互连起来共同完成一个计算或者处理一个任务成为了可能。由此,便提出了分布式计算。分布式计算最为核心的优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以亿计的用户每天使用移动智能设备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性管理技术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移动网络呈现出异构融合的趋势,并向扁平架构演进。如何设计出一种更加有效便捷的移动性管理方案,以实现不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