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过度盈余管理行为而被监管部门处罚的上市企业并不少见。企业通过采用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和方法,使得企业报告的财务结果与其真实财务状况的差别较大。这一现象引起了监管部门等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抑制该行为发生。同时,这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盈余管理的目的、动机及经济后果。但是鲜有学者从企业的战略角度出发探讨企业的盈余管理。而且,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特征均不相同。这些因素均会影响企业在不同的盈余管理方法间进行权衡。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应计盈余方法和真实盈余方法。而这两种盈余管理方法给企业会带来不同的价值。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真实盈余管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损失但是其隐蔽性比较高,而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较低。企业管理层如何在两者之间权衡,以及企业的战略差异是怎样影响盈余管理方法的选择,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进一步探讨战略差异度对盈余管理方法选择的影响。本文以我国深沪两市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假设,通过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的战略差异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企业战略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差异越大,盈余管理的程度则会更大。从企业盈余管理方法角度进一步探讨发现:战略差异越大,企业更倾向选择应计盈余管理方法进行利润调节;而相对战略差异大的企业,战略差异越小,企业更可能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方法。引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将全样本划分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组别研究发现:在全样本下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而且处在成长期、衰退期的企业更倾向选择应计盈余管理方法;成熟期的企业更愿意选择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法。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分别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及外部的投资者、政府部门和审计机构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