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为首的一批学者,在上世纪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概念。风险社会的到来,带来了社会价值基础与人们行为方式的改变,现代风险已经从制度上和文化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的运行逻辑。随之而来的,还有不断升温的风险沟通和话语事件,沟通参与方中出现了“运动式”的争夺,不仅无法达成共识,寻求解决方式,还会引发风险放大,造成社会矛盾,形成信任鸿沟。风险话语冲突频发,致使在一定条件下出现了社会对抗,暴露了现有风险传播与公众风险参与机制的缺陷。在高涨的风险议题中,揭示各方话语的背后驱力与互动机制,帮助各参与方进行良好的沟通,理性处理风险事件,减少社会冲突,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所在。本文运用了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风险沟通参与方中各方的话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还原各方话语动因,勾勒其风险话语框架,并建立三元互动模型,以指导各方在风险社会语境下的话语行为。论文首先介绍了风险的概念内涵及其基本特征——风险的科学不确定性,交代了不确定性在风险中存在的重要意义。其次,明确了风险参与沟通方——专家、媒介与公众作为风险社会的“三元”认知主体,在风险沟通过程中,分别对风险信息进行何种处理与内化。第三,基于对各个沟通主体风险认知的还原,论文系统地阐述了在两种风险认知与新媒介崛起的背景下,社会因风险信息放大而产生的话语冲突,以及风险沟通面临的新挑战。第四,结合转基因食品安全这一事关最广泛的公众利益的公共风险案例,具体分析在新媒介时代下,各个认知主体“元”间的话语框架与特点,从而建构了新媒介时代的三元风险沟通模型。最后,讨论这一模型中的“三元主体”,在风险互动中如何落实行之有效的沟通策略,将对重视公众感知,提高风险沟通能力,正视风险的不确定性,抵达风险社会沟通中的“合意空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