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论文主要运用许渊冲的“三美”翻译理论,分析研究》好了歌》的六个不同英译本。《好了歌》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一章,为全书定下了基调,其举足轻重的地位显而易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书中表达了一种“万物皆空”的虚无人生观。虽然在整部小说里,作者通过主人公贾宝玉的一生,向读者展示了当时盛极一时的官宦家庭的奢华生活,不过正如作者多次强调的,这一切如同境中虚幻,只是浮华的假相。贾宝玉也在小说结尾遁入空门,斩断与了尘世的一切联系。在曹雪芹的笔下,主人公最终意识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一道家思想。在《好了歌》中,人类所有的欲望(从男性角度)归结为四类:功名,金银(钱财),娇妻,儿孙。但无论人类的贪欲如何,这一切最终还是南柯一梦。《红楼梦》最早译本可追溯到1830年,自此对》红》翻译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古典小说,《红楼梦》对译者来说也是挑战。由于《好了歌》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至今对此也有很多不同译者对其众多译本,其中包括著名翻译学家David Hawks和杨宪益。目前虽然对《红楼梦》的翻译有很多研究,但仍然缺少对《好了歌》英译的系统研究。本论文试图运用许渊冲的“三美”翻译理论―――‘意美,音美,形美’,对《好了歌》的六个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意在寻找对中国古诗翻译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已在中国古诗翻译上颇有研究的许渊冲针对中国诗歌的特殊文学形式提出了“三美论”。因此对于《好了歌》的英译,本论文也是基于是否再现原诗的美为标准加以评析。鉴于诗中“好”和“了”的所起作用的重要性以及在英译中的困难程度,《好了歌》对所有译者来说都是项艰巨的翻译任务。本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在第一章中,将对《红楼梦》原著及其翻译作大概介绍。在第二章中,将引入许渊冲的“三美论”。在第三章中,将介绍《好了歌》的六个英译本,包括《好了歌》翻译的难点及《好了歌注》的介绍。第四至第六章将分别根据许渊冲翻译理论中的“意美”、“音美”及“形美”分三个章节对《好了歌》的六个版本逐一进行分析。而最后一章是对本论文的总结,包括结论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