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作用下框支玻璃碎片飞溅规律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zyzclw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玻璃幕墙以其重量轻、安装速度快、装饰效果好的优点已经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进入21世纪以来,意外爆炸事故频繁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致使周围的玻璃幕墙发生破坏飞溅,对建筑物内的人和物造成二次伤害。据统计,玻璃幕墙建筑在爆炸事故中,由于玻璃碎片飞溅而受伤的人数占整个事故受伤人数的大多数。研究玻璃在爆炸作用下碎片云飞溅规律可以为玻璃碎片飞溅造成的城市公共安全的二次伤害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因此研究爆炸作用下玻璃破坏飞溅规律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框支玻璃爆炸飞散场试验对框支固定的三种建筑玻璃进行了爆炸试验,利用高速摄影记录了玻璃碎片的飞溅过程。试验得到了相同药量,不同爆炸距离情况下三种玻璃的破坏情况和玻璃碎片云飞溅过程的高速摄影图像。(2)玻璃碎片云飞溅的最大水平速度分析对玻璃发生破坏飞溅的工况,通过对高速摄影图片的分析,用两种方法得到了玻璃碎片云的最大水平飞溅速度。(3)玻璃碎片云轮廓扩展规律研究当玻璃碎片云的最大水平速度达到一定值时,碎片云的轮廓在飞溅过程是关于碎片中心对称。对这类工况,提出了轮廓扩展公式的获取方法。并用该方法对试验中的高速摄影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碎片云的扩展公式。结果表明运用扩展公式获取的轮廓与试验轮廓吻合较好。(4)玻璃碎片云轮廓扩展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采用ANSYS/LS_DYNA软件对普通玻璃在爆炸作用下碎片云飞溅形态进行了模拟,并与试验中碎片云轮廓进行对比,验证了材料模型和网格参数的可行性。开展了普通玻璃在相同爆炸距离,不同药量下的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药量,相同距离情况下的普通玻璃的轮廓扩展规律。
其他文献
学位
震害研究表明,框架结构底部变形较大,在地震中容易产生层间屈服破坏,“强柱弱梁”目标难以实现。为提高结构抗震性能,改变结构破坏模式,在框架结构上附加可控摇摆墙,形成框架
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正逐步应用于桥梁工程、多低层建筑、高层楼盖结构。为深入认识其耐火性能并为其防火保护提供依据,论文对薄壁型钢-混凝土梁-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具有“头重脚轻”、“上刚下柔”的结构特点,其刚度分布不均匀,楼板变形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已
强夯技术作为一种资源节约、经济有效和环保的地基加固方法,随着近年的发展已经扩展到饱和度较高的软粘土地基处理中,但截至目前饱和软粘土强夯加固技术尚存诸多问题,应用研究仍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是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广泛地研究性质特殊的高分子复合微球。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与表面活性剂对水基磁流体稳定性和颗粒磁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日等国家的学者根据多年来的震害调查提出的抗震设计思想,现已逐渐成为21世纪各国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的主流方向[15]。基于位移的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是一种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超高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及高韧性等特点。解决配筋RPC结构的设计理论和
随着我国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深基坑工程作为一项古老的课题,今天又有了新的意义。地下空间资源不断的开发利用促进了这项课题的发展,但基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