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界面银和碲纳米材料定向刻蚀的非对称纳米材料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h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对称无机纳米材料是指在其相反的两面具有不对称的形状或组分的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催化、能源、传感、光电器件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吸引着广泛关注。非对称无机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形貌及组分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因此,开发形貌和组分可控的制备技术已经成为非对称无机纳米材料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尽管,目前有各种非对称纳米粒子制备技术,但这些技术只是针对特定的材料而言,不具备普适性,而且可控性差、产率极低。基于此,本论文发展了一种基于界面限域效应制备非对称无机纳米粒子技术-充分利用处于界面上的纳米粒子同时处于两相的特性,采用置换反应实现了定向刻蚀纳米粒子或在纳米粒子上沉积另一种材料,成功制备出一系列具有独特形貌结构的金属-金属、金属-半导体非对称无机纳米材料,并对其光电、电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以不同形貌和尺寸Ag纳米粒子(纳米线和纳米立方体)为刻蚀加工对象,采用乙醇诱导自组装技术,将纳米粒子组装到油/水界面上,形成Ag纳米粒子单层薄膜。以HAu Cl4为刻蚀剂,系统研究了Ag纳米粒子在油/水界面刻蚀行为,阐明了水/气、油/水界面约束效应下Ag纳米粒子非对称定向刻蚀反应过程的异同,制备出一系列具有独特形貌结构的非对称Ag Au合金无机纳米粒子,并分别采用多种技术对其形貌与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状、“牛仔帽”状Ag Au合金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归结为油/水界面“双界面层传质机理”下的非对称加工刻蚀,完善了“双界面层传质机理”,提出了在油/水界面上构建非对称无机纳米材料新策略。(2)以Ag纳米线为研究对象,HAu Cl4为刻蚀剂,采用液/气界面非对称定向刻蚀加工技术制备出超薄结构Ag Au合金纳米槽,然后与体相硫化相结合,成功将界面限域置换反应拓展至金属-半导体(Au-Ag2S)非对称纳米材料的制备。所制备的一维Au/Ag2S核/壳状异质结构仍然具有非对称的槽状形态,且在可见-近红外区域有着显著吸收。由于Au的局部等离子体增强(LSPR)效应及其一维形态特征,一维Au/Ag2S核/壳状异质结构表现出优异的光敏性能,与纯Ag2S相比,Au-Ag2S作为光电化学(PEC)传感器的光电活性材料,能够产生更大的光电流和具有更低的传荷电阻;基于Au-Ag2S核/壳状异质结构构建的PEC生物传感器对α-凝血酶的检测具有较宽的线性响应范围(1.00-10.00 pmol L-1)和低检出限(0.67 pmol L-1)。该研究为构建金属-半导体光电活性材料提供了新的制备方法。(3)以Ag纳米线为研究对象,通过液/气界面限域置换反应,无需额外的体相处理,原位构建一种金属-半导体(Ag-Ag2S)非对称单层纳米线薄膜材料,并探究其光电性能。研究表明,该二维Ag-Ag2S非对称单层纳米线薄膜的形成归因于界面Ag纳米线浸入水相部位的限域硫化,而Ag纳米线暴露于气相区域则完好地保存。将该非对称单层薄膜直接转移至电极表面使用,可有效避免滴涂法造成纳米粒子的堆积问题,显著提高光电转化效率。由于Ag-Ag2S纳米线的材料组分非对称性,其正反两侧呈现出不同大小的光电流响应信号,且反面大于正面。基于Ag-Ag2S非对称单层纳米线薄膜反面构建的PEC生物传感器对于micro RNA-375的检测具有较宽的线性响应范围(0.05-100 pmol L-1)和低检出限(7.6 fmol L-1),且具有实际应用前景。该研究为界面限域下原位构建其他金属–半导体光电活性材料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思路。(4)以Te纳米线为研究对象,H2Pt Cl6为刻蚀剂,通过液/气界面限域下定向刻蚀加工技术,将界面限域置换技术拓展至其他(Ag之外)非对称材料的构建,成功制备出三维高度有序的“自支撑”Pt16Te非对称分层纳米结构,并将其用于增强甲醇电催化氧化研究。结果显示,Pt16Te纳米结构正反面分别由高度有序的纳米槽和鳞片状纳米柱组成,并且纳米柱垂直于纳米槽的背面,形成非对称“自支撑”结构。该三维高度有序的“自支撑”Pt16Te纳米结构作为甲醇电催化氧化的催化剂,不仅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质量活性比Pt/C高4倍以上;而且具有超强催化稳定性,循环氧化7小时后,仍然保留了超过50%的面积活性,而Pt/C在酸性介质中仅保留了25%的面积活性,在碱性介质中几乎失去了所有活性。该Pt16Te纳米结构将三维、高度有序、“自支撑”、丰富的活性位点等多种催化优势整合在一起,为甲醇电氧化提供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同时拓展了界面限域非对称定向刻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5)以Te纳米线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液/液和液/气界面先后加入H2Pt Cl6和HAu Cl4对Te纳米线薄膜进行置换反应,成功制备了一系列形貌和组分可控的一维Au Pt Te非对称中空结构纳米线:在正面和反面分别富集Pt和Au组分;另外,通过优化条件和方法拓展,成功制备了Au Pt Te“自支撑”非对称纳米膜。这两种结构的制备可归结为液/液与液/气界面HAu Cl4对Pt或Te的非对称限域刻蚀作用。以不同Au含量的Au Pt Te纳米线为例进行电催化性能研究,由于其非对称几何效应和界面间电子协同作用,相较于商业Pt/C,Au Pt Te纳米线在碱性乙醇中显示出更为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同时,Au Pt Te纳米线的催化性能具有较高的形貌及组分依赖性:Au55Pt34Te11纳米线显示了最大的面积活性(108 m A cm-2),是商业Pt/C(2.2 m A cm-2)的~49倍;而Au75Pt20Te5纳米线则表现出最大的质量活性~11.9 A mgPt-1,约为商业Pt/C(0.7 A mgPt-1)的~17倍,将Au75Pt20Te5纳米线在碱性乙醇溶液中连续电催化氧化4000秒后,其质量活性仍保持170 m A mgPt-1的,而商业Pt/C几乎丧失了所有活性。另外,构建高机械强度的“自支撑”非对称纳米阵列可进一步提升其催化耐久性。该Au Pt Te非对称结构的制备方法为采用界面限域刻蚀技术构建其他新型的多金属非对称纳米结构提供了新的技术策略。
其他文献
核酸适体(Aptamer)作为能高特异性结合靶标分子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序列或者核酸类似物(XNA),通常利用体外筛选技术——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获得。核酸适体被称为“化学抗体”,具有与抗体相当甚至更高的特异性及亲和力。此外核酸适体还具有体外筛选周期短、体积小、易于加工改性、化学稳定性高、免疫原性低、组织穿透性强等优点,自20世纪九十年代被发现以来广泛研究应用于众多研
近些年来,传统化石能源不断耗竭迫使人们开发新能源及新型高性能储能器件。电化学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兼具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决定电化学超级电容器性能优劣的关键在于电极材料。其中,钴镍基材料因其理论容量高、形貌调控简单、储量丰富、成本低、生物毒性低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是,钴镍基电极材料的固有缺陷限制了其进一步被利用,如材料导电性相对较差,倍率性能有待
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代替经济高速度增长模式成为了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方向。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企业高质量发展。然而,在国内外一系列的深刻变化与冲击之下,实体经济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备受增长持续乏力、成本不断攀升、盈利水平下降的困扰。同时,金融资产供不应求引起的金融投资热潮不断推高金融收益率,也使得实体部门生产收益明显低于
共轭分子具有相对价廉、易化学修饰和加工等特点,可实现区域内电子结构和电子运动的控制及分子聚集态的调控,并产生丰富的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质,因此在光电磁功能材料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共轭体系为类石墨烯片段分子,它们以苯环作为基本的结构单元。多个苯环的连续稠合,以及稠合方向的变化,可形成独特的拓扑结构。例如,并苯类化合物(acene)是一种线性稠合的、锯齿边缘结构的共轭体系,因其共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专家表示,2020年全球约有1920万癌症患者和1000万癌症死亡病人,但1/3的癌症是可以通过早期发现而根治的。因此,尽早发现癌症并及时治疗是提高癌症存活率的关键。近些年,不断发现的肿瘤标志物为癌症早期发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然而,细胞内的肿瘤标志物在种类和表达水平上都存在差异,需要在细胞内建立多样化、高灵敏的分析检测平台对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水平的肿瘤标志物进行分析,期望尽早发现癌
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高度可回收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产品等领域,是大飞机、汽车、高铁列车、军事装备、海水养殖等结构轻量化、降低能耗的重要保障。但由于铝合金中的金属间化合物可作为阳极或阴极,导致其在自然及使用环境中易遭受局部腐蚀,进而影响设备平稳运行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开展对铝合金腐蚀与防护的研究既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也有着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意义。向铝合金所接触的
非线性光学器件是重要的光信息处理功能器件,在光通信、光传感、生物医学、工业加工、国防等领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伴随宽带超快光电器件的应用需求,探索具有高化学和机械稳定性、宽波段工作、超快响应时间、高调制深度、高损伤阈值、低成本等优异性能的非线性光学材料成为非线性光学和光电子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半导体异质结精准制备是半导体器件的起点,是现代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的重要基石。层状范德华异质结构可以借助弱范德华
光动力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方式,与传统化疗、放疗相比,具有选择性高、微创性和副作用小等优势,已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氧气、光源、光敏剂是光动力治疗的三大基本要素。然而,由于实体瘤内氧气浓度较低,无法提供充足的氧源支撑光动力过程,严重阻碍了光动力治疗的有效性。此外,由于生物组织对紫外和可见光具有较强的吸收和散射,传统光敏剂的激发波长较短,无法穿透组织到达深度肿瘤内部,所以难以实现深度肿瘤的有效
近年来,二维(2D)材料因其丰富且可调的电子、光学和力学等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以及在光电探测器、晶体管、发光二极管和催化等领域的令人兴奋的潜在应用,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范德华(vd W)异质结和vd W超晶格为各种各样的2D材料的集成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打破了异质结和超晶格制备过程中的晶格匹配的限制,为进一步的基础研究以及技术应用构筑丰富的材料平台。到目前为止,2D vd W异质结和vd W超
工程爆破作为一种经济、高效、适用性广的施工手段,被广泛运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坝基、边坡和隧洞开挖过程中,其带来施工便利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诱发的一系列有害效应,作为公害之首的爆破振动的预报和控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目前,对于评价爆破振动安全的标准,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和爆破振动频率是两个最重要的爆破安全标准判据。由于爆破振动信号的频率成分及其变化规律更加的复杂,相比于对质点振动峰值速度衰减预测成熟而深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