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与分析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sj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脱贫攻坚任务取得决定性的进展,贫困人口逐渐减少,脱贫致富是党和国家对扶贫开发的新要求,也是当前各类金融机构的责任和义务。临汾市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金融机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邮政储蓄银行体系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以金融精准扶贫为主线,以邮政储蓄银行临汾市分行开展的金融精准扶贫实践为案例,首先详细介绍了邮政储蓄银行临汾市分行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采取的“融智+融资”模式、“精准扶贫”模式、“银企合作”模式、“金融+电商”模式、“信用体系建设”模式、“项目扶贫”模式等有益探索,并基于生态造林扶贫项目和光伏发电金融精准扶贫项目两个典型案例,从项目自身特点、项目实施过程及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其次总结了金融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借鉴国内其他邮政储蓄银行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经验和启示,最后结合临汾区域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创新金融产品,丰富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加强金融精准扶贫参与度,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减少信贷风险;强化政治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完善金融保障机制;紧密结合区域实际,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力度;完善金融精准扶贫考核机制,丰富激励手段;完善反馈机制,总结经验教训”等提升金融精准扶贫实效性的具体措施,以期为进一步推进邮储银行临汾市分行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及助力临汾市脱贫攻坚提供借鉴,为2020年临汾市所有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贡献出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鼓书是一种民间传统说唱艺术,与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独特地域文化的产物,反映着风俗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泽州鼓书是众多鼓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繁多的书目、丰富的唱腔板式等,都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但是至今没有学者对其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在泽州鼓书书目内容、具体唱词、演奏乐器等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民间鼓书艺人的口述史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以泽州鼓书为出发点,对鼓书产生的人文地理环境、鼓词
麻衣仙姑传说主要流传于山西吕梁地区,有着活态的历史文化传统。文水、汾阳地区是麻衣仙姑传说传承的主要区域,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两地分布着一些麻衣仙姑的文物遗迹。麻衣仙姑是一位集雨神、求子神、全能神等多种角色于一体的区域保护神,麻衣仙姑传说作为地方经典传说之一,在区域内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关于麻衣仙姑的各类传说丰富多样,深刻体现了民众对麻衣仙姑的历史记忆。而传说背后蕴藏的意义,值得我们去探究。传说的
读写结合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在我国语文教育发展过程中由来已久,由于当前的语文教材包括阅读系统和写作系统,因此,以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议论文为“样本”来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成为当前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目前,议论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效率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提高其读写结合的教学效率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来进行探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议
古诗词语言含蓄凝练,具有很高的艺术技巧,然而长期以来古诗词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教师课堂上的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与思辨能力得不到提高。为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走入古诗词,感受语言的魅力,体味诗境。笔者以语境理论为基础,立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及教学实际,旨在提出基于语境理论的古诗词教学策略,试图使学生可以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学会欣赏古诗词并能有
纵观山西寺观壁画的发展史,宋元时期达到高峰,到明清两朝壁画艺术已经逐渐衰弱。清代霍州蜗皇圣母庙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对女性形象深入表现而闻名。本文研究目的,基于对清代霍州娲皇庙壁画中女性人物形象案例研究,通过对壁画中女性人物造型、服饰、色彩、构图等特点同时对永乐宫壁画、汾阳圣母庙壁画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清代霍州娲皇圣母庙壁画中女性人物的独特的艺术特点以及同一地域视野下女性人物形象的
英语阅读是初中英语学习的核心与关键部分,通过阅读学生们可以达到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阅读在中考当中所占的分值也比较大。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阅读技能,拥有好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且初中生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会发生一些变化,尤其对于农村初中生,由于成长环境、学习方法及学习动机的差异,英语阅读水平也有所不同。为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不单是政治上新旧王朝的更迭时期,也是思想、文学、艺术大变革的时代。而作为书法创作主体的士大夫阶层,从家国情怀到生命安顿,面临着种种危机与矛盾。其中尤以“遗民”书家最引人关注。他们因其特殊的生存方式与生命体悟在书法艺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就明遗民书法、书论进行归纳整理,客观阐释其书学主张,厘清明遗民书法美学思想与时代的关系,力求准确地审视明末清初这一时
关于家风建设习近平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把自己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培养家国情怀。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在马克思主义家庭思想的影响下,结合时代要求和特点,对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和谐、社会的进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历年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来进行深入研究。首先,经过对书籍、文献、文件和论文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同志在2014年提出,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聘用和考核制度来打造一支优秀的税务铁军,提出了“数字人事”的理念,并逐步将数字人事管理系统推广到实际工作中。2018年,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税务系统面临了国地税合并的新情况,合并后的税务系统继续推行与使用数字人事管理系统。数字人事管理系统能够全面、客观、准确的记录各方面数据信息,为税务公职人员的工作和考核晋升等提供信息支持。但由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学生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社会责任”作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之一,与其相关的研究相比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三个维度,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不足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