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谚语的文化语言学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xc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试图通过对俄语谚语的文化语言学分析,探索谚语这一传统的语言文化现象研究的新途径,从而在谚语层面上展现俄罗斯民族个性场的构成,即以谚语这种语言文化现象为中介,了解俄罗斯民族的文化以及民族个性,同时也揭示该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论文由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共分为两章:第一章:作为语言文化现象的谚语.在该章中我们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比了语言文化学和语言国情学,介绍了文化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及其重要概念,以及谚语作为文化语言学研究对象的价值.第二章:精神文化和物质中体现的俄罗斯民族个性.我们有条件地将俄罗斯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包含精神文化单位的谚语和物质文化单位的谚语,从而以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俄罗斯民族个性的核心特征:宗教性、集合统一性、对整个世界的同情心和爱心、对经验最高形式的追求和灵魂的矛盾性等.在精神文化方面我们对信仰、社会关系、时空观、俄罗斯习俗、俄罗斯思想等文化场作出了整体解析;从物质文化方面对家居、服饰、饮食等文化场的典型语言文化单位分别进行研究.通过对谚语的文化语言学描写,我们深入到俄罗斯文化的精髓,了解了俄罗斯民族特性,认识了俄罗斯民族个性的本质属性.结论部分总结了俄罗斯民族个性的核心特点,指出文化语言学结构方法可为语言客体(俄语谚语)的整体研究提供可能性和必要性.正因为如此,俄罗斯民族最典型的民族特征及其丰富而鲜明的民族个性在谚语中通过不同的语言文化单位被挖掘出来.
其他文献
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英语学术论文多年来一直是许多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难题,特别是对于必须发表论文的博士生。研究生作为学术领域的新手面临着同样的困难,怎样提高他们的学术英语写
众所周知,中国外语学习者的理解能力远远超过其产出能力,根据近来对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该论文探究了这种输入和产出不平衡的原因,提出了把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意识
"出发"与"到达",作为一个颇具人生哲理意味的命题,不仅在西方文化传承中渊源有自,也成为包括卡夫卡在内的西方现代派作家笔下的重要主题之一.该文拟从这一命题出发,通过对卡
歧义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歧义既产生了大量的修辞手段,也造成了许多解读困难.该文主要以大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歧义现象为研究对象,结合一些日常收集的歧义实例,运用语言
学位
一九二二年,《荒原》的发表开创了英语诗歌的新纪元,在诗歌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从此,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荒原》被英美文学界认为是一篇写出了整整一代人的
伊莉莎白·乔莉的叙事艺术最别具一格的地方,在于她借助戏仿传统的男人以及男女关系,来讲述女人与女人的故事,她的作品,大多特意用叙事框架凸现其故事的虚构性,从而使她的作
关联理论对国内语用学界影响也很大,何自然等一些学者均对它进行过介绍和评述.但中国翻译界对关联理论似乎反响不大,有关研究不是很多.该文的目的是介绍并尝试推广关联理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