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elitz(2003)的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证明了一国贸易增长是通过集约的贸易边际和扩展的贸易边际所共同实现的,引起经济学家们对于贸易二元边际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东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逆差来源地,也是与中国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先驱,本文将站在中国进口的角度,研究中国自东盟进口二元边际的总体特征、结构特点与影响因素,冀对现有的贸易二元边际及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关系研究形成有益的补充。 本文使用2002年到2010年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HS-6位数的贸易数据,借鉴Amurgo-Pacheco and Pierola(2008)的方法从产品层次对二元边际进行了界定,并利用Hummels and Klenow(2005)的方法对集约边际在贸易增长中的作用进行进一步区分,发现无论是从相对比例角度还是从对进口增长的作用大小角度来看,集约边际都占据了主导地位;集约边际对进口增长的正向影响中,进口产品数量增多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增长作用更大;而扩展边际中地理边际地位较重要,产品边际作用较小。然后采用Lall(2000)对产品进行分类的方法,对自东盟各国进口二元边际的产品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东盟各个发展层次的国家在二元边际方面都表现出了各自独特的性质,应该在与他们的进口合作中充分认识到这些特征,并捕捉到它们的变化趋势。接下来采用Chaney(2008)建立的“扭曲”的引力方程,参考钱学锋(2010)的发现,结合前文分析构建计量模型,使用Tobit模型对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经济规模、劳动生产率、可变贸易成本、固定贸易成本、多边阻力、外部冲击和经济一体化程度等因素对二元边际的作用大小。最后就如何优化中国的进口结构,促进与东盟及世界其它国家之间双边贸易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