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生物活性玻璃对渗透树脂治疗早期釉质龋的再矿化及抗脱矿作用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早期釉质龋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牛牙釉质模型125块,将其中105块(6mm×5mm×2mm)分为7组(n=15):正常釉质组、脱矿组、渗透树脂组、A1组(生物活性玻璃组)、B1组(去离子水组)、A2组(生物活性玻璃组二次脱矿后)、B2组(去离子水组二次脱矿后),用于扫描电镜-能谱仪实验、荧光实验、粗糙度实验;将其余20块(4mm×4mm×2mm)分为两组(n=10):C组(生物活性玻璃组)、D组(去离子水组)用于显微硬度及颜色实验。将各组进行人工脱矿后,进行渗透树脂治疗,再分别应用生物活性玻璃和去离子水进行再矿化处理,然后再对样本进行二次脱矿处理,各处理组分别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倒置荧光显微镜、粗糙度仪、显微硬度仪及分光光度比色仪分别对处理后即刻的样本进行检测。结果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1组较B1组的釉质表面光滑,微孔小,有颗粒物沉积;二次脱矿后A2组和B2组釉质表面均较A1组和B1组粗糙,微孔增大,A2组的釉质表面仍可见再矿化颗粒,微孔较B2组小,B2组的釉质表面未见再矿化颗粒。2能谱检测结果显示,A1组钙磷质量比和摩尔比最高,其次是A2组,B2组最低(P<0.001);B1组与A2组比较无差异(P>0.05)。3荧光、粗糙度结果显示,B2组荧光面积、荧光强度、平均荧光强度和粗糙度最大,其次是A2组,正常釉质组最小(P<0.001);A1组荧光面积、荧光强度、平均荧光强度小于B1组,但是A1组粗糙度大于B1组(P<0.001)。4显微硬度结果显示,C组和D组中正常釉质显微硬度最大,其次是再矿化后,脱矿后显微硬度最小(P<0.001);再矿化后,C组显微硬度较D组大(P<0.05)。5颜色结果显示,C组和D组中脱矿后色差值最大,其次是二次脱矿后(P<0.001);相比D组,C组再矿化后色差值更小(P<0.05)。结论生物活性玻璃对渗透树脂治疗的早期釉质龋具有再矿化作用;生物活性玻璃对渗透树脂修复的牙釉质龋有抑制脱矿的作用。图8幅;表5个;参15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