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渭北旱塬地区,传统的苹果幼树管理偏向于栽植后的前几年除去分枝,培育主干明显、植株高大的树体。欧美等国采用带分枝大苗进行建园,保留分枝,并配合相关的分枝管理技术,果园在建成后第1年就能获得产量。由于我国苹果产区特殊的气候类型和复杂的土壤状况,应该结合树种特性和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适时适法栽植,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和减少缓苗的时间,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苹果苗木的培育方式和新建果园的管理技术。本研究从植株生长发育和碳氮分配方面研究分枝去留对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了研究不同栽植时间下不同苗木类型的生长特性,以3年生长富2号/M26/八楞海棠为试材,选择3个栽植时间2010年3月10日、4月10日、和5月10日,三种苗木类型:分枝苗、去分枝苗(去分枝苗材料为分枝苗,栽植时将所有侧枝从与主干结合处剪掉)和单干苗。测定栽植后第一年的株高、茎粗、新梢生长量、叶片特性和枝类组成,测定第二年的树冠发育情况,统计第三年的成花情况。结果显示:5月份栽植植株的生长势弱于3、4月栽植的植株;单干苗生长势弱于分枝苗和去分枝苗。栽植后第2年,3、4月栽植植株的株高、主干粗度显著大于5月栽植的植株。去分枝苗和单干苗株高显著大于分枝苗。3种苗木类型主干粗度依次为分枝苗>去分枝苗>单干苗,且相互差异显著。分枝苗和去分枝苗冠径显著大于单干苗。栽植后第3年,分枝苗的花芽数显著高于去分枝苗和单干苗。苹果苗木在冷藏条件下4月栽植是可行的。分枝苗有利于促进幼树提早开花结果。去分枝苗有利于树体营养生长。以四年生长富2号/M26/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修剪对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测定新梢生长量、主干横截面积、叶片特性、各器官干重、各个器官氮含量、15N利用率和13C分配率。测定结果表明:去分枝处理的新梢生长量显著大于对照,主干横截面积显著小于对照。去分枝处理的新梢生长量显著大于对照,主干横截面积显著小于对照。去分枝的地上部干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地下部干重显著小于对照。去分枝处理的叶面积,叶片厚度,百叶鲜重,百叶干重,叶绿素含量显著大于对照。在春稍旺长期,去分枝叶片和新梢的13C分配率大于对照,去分枝叶片和新梢的13C含量占整个植株74%,去分枝的主干、粗根和细根的13C分配率明显小于对照。整个生长季节,去分枝新梢总糖浓度小于对照。去分枝处理后的两个月内,对照植株主干韧皮部可溶性糖浓度和总糖浓度显著大于去分枝。去分枝新梢和主干韧皮部氮浓度在去分枝后一个月显著大于对照,之后又迅速低于对照。去分枝处理后,氮肥利用率显著低于对照。去分枝处理后一年,植株能够重建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的生物量不能完全修复。去分枝后,新合成和贮藏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用于叶片和新梢的形态建成。韧皮部是为新梢和叶片提供碳供给的主要贮藏器官。修剪之后,氮肥利用率降低,新吸收的15N优先运输到新梢和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