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大。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市场开始反思危机的根源,并意识到除了必要的外部监管外,金融机构自身的治理结构也有待完善,其内部治理不仅仅会影响自身的稳健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会对整个行业造成影响。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中介机构,是金融业重要的支柱之一,对经济发展和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经营一旦出现问题,将产生连锁效应而使经济环境恶化。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由于起步较晚,发展不完善,经济发展对于银行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对我国而言,银行系统健康有效的运转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基本思路、研究框架及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大体描述本文的框架结构。第二部分为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研究理论基础和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代理成本、银行价值的理论分析。第三部分为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银行价值的现状分析。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基于相关的理论分析,采集上市银行自上市之年份(2000年之前上市的,剔除2000年之前数据)起至2012年的样本数据,选取股权结构指标、代理成本指标、银行价值指标,在得出实证分析结论的基础上,与研究假设相对比。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结论:国有股在比例适中的情况下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并提高银行价值,但其比例不宜过高。法人股比例的提高有助于银行价值的提升,并降低代理成本;股权制衡度与银行价值正相关,股权制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一股独大”现象,进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银行价值;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银行盈利性负相关,证明股权过度集中可能影响银行盈利性,降低银行价值,应使股权在适当的范围内形成多股制衡:流通股比例过高将影响银行价值提升。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机构治理的政策建议。本文虽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与理论相符的结论,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1.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普遍上市时间较晚,个别银行在2010年上市,数据有限,不能进行长期考察,可能会对结论造成一定影响。2.本文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作为分析模型,可能在变量相关性方面有失精确性。有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二次函数关系、三次函数关系或者更为复杂的函数关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论证。3.本文只考虑了股权结构对银行价值的影响,并没有考虑其他因素,例如银行经营模式、外部环境等,也会对银行价值造成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