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芽孢杆菌B-FS06对黄曲霉的抑制及活性物质的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er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曲霉是植物和人类共同的致病菌,其主要危害是侵染花生、玉米等粮食作物,在谷物贮藏过程中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诱导突变、抑制免疫和致癌作用,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是花生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黄曲霉污染给中国花生消费和出口造成很大损失。目前国内有关黄曲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改进,而对如何防治黄曲霉及控制毒素污染的报道很少。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黄曲霉的生物防治,包括从植物或微生物中提取抗菌物质抑制黄曲霉生长或产毒,和利用其他微生物的竞争或拮抗作用抑制黄曲霉生长。尽管目前已经筛选到的抗黄曲霉化合物有很多,但真正能够投入实践中应用的却很少。黄曲霉污染给全球粮食造成巨大损失,迫切要求寻找有效控制黄曲霉污染的方法,而目前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是控制黄曲霉的热点。本实验室一直致力于采用微生物方法控制黄曲霉污染,已筛选到多株黄曲霉拮抗菌,本论文对其中拮抗活性最强的菌株B-FS06展开了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从B-FS06的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面对该细菌进行鉴定,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2)抑菌实验表明B-FS06发酵液有广谱抑制真菌活性,对黄曲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不会受到温度和酸碱度影响,活性物质能用硫酸铵沉淀,对蛋白酶K、胃蛋白酶和PMSF不敏感,用微孔法测得蛋白粗提液对黄曲霉最低抑菌浓度为31.2μg/mL,用琼脂扩散法测得最低抑菌浓度为12.5μg/well。(3)活性物质经多步分离纯化,最后通过质谱检测,发现抗菌物质含有surfactin和bacillomycin D,参考前人研究结果,认为bacillomycin D在抑制黄曲霉中发挥作用,并且活性物质(200μg/g)在花生上能抑制黄曲霉生长。本论文从黄曲霉拮抗菌B-FS06中纯化到活性物质bacillomycin D,首次研究该物质对黄曲霉孢子萌发的抑制,而黄曲霉主要依靠孢子进行繁殖和传播;同时首次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物在花生上低浓度控制黄曲霉生长,为在谷物贮藏过程中生物防治黄曲霉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和印度太平洋驼背豚又称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是广泛分布在印度太平洋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水域的两种小型鲸类。中国水域的江豚分为3个
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由于长期的无性繁殖,易引起病毒在马铃薯块茎中积累,导致种性退化,直接影响到马铃薯的生产和销售,而生产脱毒种薯是解
泵站断流装置的选择在泵站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选型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泵站机组能否安全、高效运行。拍门装置是泵站工程中一种常见的断流装置,其结构简单、运行可靠